第1031章 新式军队

崇祯十七年秋 话凄凉 1482 字 11个月前

同几镇人马士卒兵器繁杂,长枪、刀盾、火铳样样都有不同,这五千人马,装备却比较单一,只是配备了一杆自生火铳,身上斜挂这一条布带子,上面挂着十多个装着火药的小瓷瓶,腰间挂着一个水壶和一根一尺长的铳刺,再加一把配刀,便没有了其它装备。

他们端着自生火铳,队列整齐,横竖成线,走入场时,还自己给自己加了戏,一起完成了几个动作,并将腰间的铳刺套在了火铳上,立刻就变成了一片寒光闪闪的枪林。

整个队伍中,士卒大多是这样的装扮,没有长枪手,也没有刀盾兵,但是却配备了一队骑兵和一个用战马拖行的炮队。

骑兵并没有疾驰入场,而是挺直了要背,骑在马上慢行,显得精气十足。

骑兵身上的甲胄,同明军各部的甲胄不同,虽然同是带着碟盔,但他们胸前的甲胄却是一整块被漆成了黑色的铁板,正是前年工部弄出的胸甲。

明军野战的火炮,多是小佛郎机,射程近,炮身轻,固定在炮车上,一两名士卒都可以推动,方是方便,可是火力和射程却是致命的缺陷。

眼前的炮队,每门炮六迟长,比瓷碗还粗一些,至少千斤以上,但是放在两个轮子的炮架上,却能被两匹战马拖行,扬起一片尘土。

武生队伍的出现,立刻就引起众人的注目,他们的气势和精神,甚至超过了五忠军各镇。

王彦不断的微笑点头,戴之藩和高一功等人则微微交头耳语,谈论着对这支队伍的看法。

这五千人来自明军各部,以及一些有志向从军的士子,他们在武学除了学些兵事训练之外,还要接受王彦对于天下和家国思想的熏陶。

皇太极在征战的过程中,常常会将明朝的士人抓起来,一关就是好几年,但是却发现不少人,始终都是穿着明朝的衣服,他便有个疑问,于是便对范文程说,“好多明朝的将军,勃勃武夫,本来应该是最有血腥的汉子,可是一见我的面就跪了,为什么那些文人,就是些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连把刀都拿不起来,为什么这些人宁死不屈呢?”

范文程这个老汉奸,他是汉人,对于汉人的文化和心态,都十分了解,对皇太极说道:“因为这些人,都读孔孟之书!”

儒家思想,抛弃糟粕不说,其中包含的正能量实在太多,宋明之际,铮铮铁骨的文天祥、张煌言、夏完淳,这些都是儒家培养出来的人。

文天祥被压送北方时,元人派他的女儿去劝降,只要投降就是蒙元的宰相,但是文天祥却不为所动,他信了孔孟之道,而古人为了道,是能以死殉道的。

中国人崇古是有原因在的,从古到今,人心的变化,令人唏嘘,文丞相被押送大都的途中,沿途的人给文臣相送行,说的是,“文丞相死了吧,文丞相死了吧,”劝说他殉道,给汉人保下一点颜面,留下一丝念想和一点精神和脊梁,而正是有文天祥的殉道,汉人的精神才没有被彻底的击溃。

文丞相若是不死,没有这个榜样,后世会怎么样?中国的文化又会怎么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