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官的途径有两种,一种是考进士,考功名,另一种就是成为高官的幕僚,被高官举荐进入官场。
来的师爷姓黄,跟随萧起会多年,萧起会用的十分顺手,有些舍得不,但是还是必须要给他安排个位置,放到地方为官,否则始终留在身边,时间久了,怕也会生产怨言,况且下放下去,也能成为他在地方上的棋子,成为他今后的资源,而这种情况在官场上十分普遍。
萧起会也看到幕僚急忙走来,“黄先生,什么事情这么匆忙?”
幕僚走到他面前,“抚台大人,余姚的刘知县送来一封急信,抚台最好立刻看看。”
萧起会作为一省巡抚,在地方上肯定需要一些听话的人,作为他的手脚和耳目,否则很容易就会被政敌,或者是想座他位子的人给整倒。
这位余姚的刘知县就是萧起会的人,也是他的幕僚出身,只是举人功名,随他一起投降明朝。
他已经运作刘知府调任湖州做同知,给他升到六品,过几年再把他扶正为知府,让他做一郡太守。
萧起会听说是刘知县送来的急信,心中不禁有些疑惑,他再过一段时间就要调任,能有什么急事,难道是他在余姚捅了什么篓子,要他帮忙擦屁股?
萧起会心中否定了这个念头,这个刘知县给他做过三四年的幕僚,做事一向稳妥,被放在余姚做知县以来,也颇有成绩,不该会给他捅什么篓子。
这时,萧起会疑惑的接过信,有蜡封,说明是机密之事,他撕开一看,连着看了几行,立时就脸色一变。
一旁的黄先生,见萧起会的神情,不禁问道:“抚台,是什么事情?”
萧起会一时无语,沉默半响后,忽然将信递给黄先生,“先生,自己看看!”
那黄先生拿过来一看,脸上也是一惊,“这个消息可靠么,毅宗皇子居然会出现在余姚,还被官府误抓,投入了狱中。”
这实在是有些太惊奇,黄萧起会脸上阴寒,没想到这刘知县还真给他捅了一个大篓子,他不禁怒道:“这个刘一鑫,他敢拿这样的事开玩笑,他怎么能把皇五子下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