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员湾的地形十分复杂,荷兰人选择此地,便在于大员湾易守难攻。荷兰人筑造的两座石堡,一叫热兰遮堡,一叫赤坎堡,两堡之间有一个内港,被七鲲身加上北线尾岛和鹿耳门岛屿包裹起来,只有两条水道可以进入内港。
七鲲身是七座相连的岛屿,分别叫一鲲身,二鲲身,直到七鲲身。
这七座岛屿位于内港西南,排成一条直线,每座之间相距不到一里,布满了暗礁,船只无法航线,但在一鲲身与北线尾岛之间,却可以通行,被称为南航道,不过热兰遮堡就在一鲲身上,只要舰船一堵,再有热兰遮堡上的重炮配合,便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另一条北航道,则在北线尾与鹿耳门屿之间,即“鹿耳门航道”,与南航道口宽水深,船容易驶入相比,北航道却水浅道窄,只能通过小舟,大船必须在涨潮时,且熟悉航线才能通过。
“那北航道呢?”揆一开口问道。
“北航道,暗礁太多,航线复杂,只能过小船,我们在北线尾岛放两百名荷兰士兵,就能阻止中国人从那里进入。”
攻打台湾,除了靠人力之外,只要还是要看天时,郑成功与陈子龙合兵之后,在厦门准备两日,补足了粮食、淡水、火药,于六月九日在鼓浪屿祭天祭海,然后率领三桅大船八艘,大小海船五百艘,士卒两万五千人,从金夏出发,于十日抵达澎湖列岛,然后在此等待天时。
十五日晚,夜空中一轮满月高挂,柔美的月光洒在海面上,在大员湾外一支庞大的舰队,宛如一片移动的黑山,如层层叠叠的山麓乘风破浪,周遭荡起波光粼粼的一片。
水师旗舰上,陈子龙与郑成功站在船头,“国姓确定船队能从鹿耳门直接杀入大员湾?”
想进入大员湾,一般来说只有走南航道,但那里有热兰遮堡和荷兰水军,地形对明军十分不利,若是荷兰水军龟缩港内,明军基本没有办法。
海风吹得郑功成衣袍鼓动,“陈公放心,我军以得海图,今日又是满月,正好大潮,海面上升,大军通过鹿耳门绝对没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