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 交谈

崇祯十七年秋 话凄凉 1089 字 11个月前

朱聿锷这就是说他有不臣之心,王彦心中一阵恼怒,明明是他要被伏杀,反道朱聿锷有理了,仿佛他才是不顾大局,要破坏大好局势的最黑祸首。

王彦顿时目光犀利起来,“所以,殿下便欲除掉桂藩和本相?这是唐王的意思,还是苏阁老的意思?”

朱聿锷听见王彦提到唐王和苏观生,脸上露出一丝慌张之色,看来王彦早就知道他们一派的存在。

如今他被抓了个正着,而且此事确实是他临时起意,因而一人担了下来,恨声说道:“是孤的意思,王兄与阁老只欲除掉桂王,杀你是孤自己的注意。”

王彦听了,点了点头,这和他想的差不多,他沉默片刻,又忽然说道:“殿下从一开始便错了,桂王并不在云峰观中!本相也知道你们的目的,除掉桂王是为了让唐王有机会继承大统,杀本相是害怕本相威胁大明江山。然本相自山东起兵,转战南北,自认为有功于朝廷,未有谋逆之心,不想陛下与殿下皆如此猜忌。”

“桂王不在云峰观?”朱聿锷心头一震,随即明白过来,王彦这次改道大概只是想给皇帝施加压力,并没有废立之心,而他只凭猜测就要除掉一位重臣,未免不妥,而且也没有权利这么做,但作为皇族的朱聿锷,他心中自然有一套支持他行为的思想和法则,“君教臣死,臣不死不忠;父教子亡,子不亡不孝,王相乃朱家臣子,既然让陛下不安,自身不该反省吗?”

中国制度、思想演进千年,总体而言,君权愈重,而臣权愈弱,自宋亡后,君臣共治的时代,便基本结束。

朱聿锷的意思,就是王彦不够自觉,既然让皇帝和朱家人感到不安,就该自觉点,主动交权,淡出朝堂,但这种想法实则非常荒缪,但凡有能力的朝臣都可能成为皇帝眼中的威胁,若都因此自觉退出朝堂,那朝堂上还剩下什么人?

这并不是解决君臣之争的方法,而是该建立君权与臣权的制衡。

王彦听到这话,却冷冷道:“殿下之言,本相不敢苟同,我儒门十三经中,《尚书》《易经》《诗经》《周礼》《仪礼》《礼记》《论语》《孝经》《孟子》《尔雅》《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中从未有过“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之言,道是有“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