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相比之下,王彦更中意白番兵的板甲,不过在问过工匠之后,得知制作困难,而且太过笨重,不利于机动,所以打消了念头。
此时王彦的重步,除了军器监提供的两百套鳞甲之外,王彦又搜集诸如锁子甲、山纹甲等一些杂七杂八的铠甲充数,合计三百套,装备给他的亲兵五百人,号铁人军。
重步还没有完全成军,王彦本不想轻易使用,但这个关键时刻,他已经顾不上了。
随着王彦的命令下达,陆士逵抱拳应下,片刻之后,五百铁人军到了江滩,大队士卒围上来,帮他们穿好盔甲、战裙、铁靴,在盔甲之外为了保险,又套上了一层防御鸟铳的棉甲。
五百士卒,统一戴上鬼面,大多数只漏出双眼,他们手持藤牌,腰间挂着弓箭,手里拿着从郑成功那里换来的倭刀,杀气腾腾,无坚不摧。
铁人军乘着竹筏驶离了岸边,北岸激战依旧,吴日生忽然听见战鼓一变,忙回头望去,见山头令旗舞动,顿时暴喝一声,“吴毅山,你带人赶快把岸边搁浅的筏子推入江中,不要挡了后军登岸。”
正指挥弓箭压制清兵的吴毅山听见命令,立刻让人去清理摊头。铁人军一个个身上穿了六七十多斤,如果涉水上岸,十之八九要陷在稀泥里,估计还没上岸就没劲了。
此时,大群士卒转身将前两波明军登岸搁浅的的筏子,推入江中,顺着水流冲向下游,以减少铁人军冲击的距离。
筏子冲到岸边,气势威武的铁人军,上岸列队,队伍整齐,一柄柄战刀闪烁着寒光,杀气腾腾,他们在陆士逵的率领下,迅速列队成五排,向堵住河滩的清兵一步步杀去。
明朝战法超前,重视火器,相反却不怎么重视重步兵,王遵坦看见这队人马上岸,神色异常凝重。
“射!”
他再次下令,清军弓手纷纷吊射刚刚登岸的铁人军,箭如疾雨,铺天盖地,无数箭矢射在铁人军上,外层的棉甲被破开,但里层的铁甲却挡住了箭矢。
清兵只见,不少明军被射成了刺猬,身山挂满了箭矢,但却依然向前挺进,弓箭并没有发挥出任何作用,没有一个铁人军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