祢衡还是离开了临淄,全因他已明了,事之根由并非在青州,而是在那极其遥远的雒阳之内,一时间,祢衡也有些灰心丧气,即势力再强,也不过居与一县之内,妄指雒阳之事,痴人说梦无疑,祢衡与后世,虽并无阅读甚么史书经典,却也是阅览起点无数小说,汉末更是屡见不鲜的话题。
可纵然如此,那些如今操纵着大汉命运的大员们,祢衡还是一无所知,概无所闻,就如那袁杨,他还知晓乃是日后袁绍袁术与杨修的家族,可是那张济,许馘又是何等人?张济不是张秀之兄长,董卓帐下大将麽?为何董卓尚未闻名,却有张济执掌帷幄之内,把持庙堂,使得士子豪族怨恨?
只恨往日读书少。
走在往返途中,祢衡却是在思考该如何行事,祢衡只是位未有及冠之稚子,又无甚么官身,更非名士,即知庙堂祸患,也无力伐之,无力更之,既如此,当今之路,也只是不断扩充己方之力,私下安济游民,为之后乱世所备,祢衡已然放弃了改变乱世之打算,连后世并未闻名之辈都足以使得祢衡之志落空,更妄谈日后张角董卓之徒?
与其螳臂当车,不如全力扩张祢家之势,使得无惧乱世便可,祢衡在心里做好准备,又经过了数日的劳顿,方才抵达临沂,而此刻,县内政务却是混乱不堪,未有国渊下达命令,县丞之能不足以处置事项,而各乡亭里之事物递交与县衙多日,未有定夺者,使得县衙之内未有执事者。
当祢衡赶来之时,县衙之内众人喜悦不已,祢衡尚才入府,县丞便立刻前来拜访,祢衡与路途劳顿,大郎却是直接将县丞拦与府外,不许其扰了祢衡歇息,祢衡与寝内休息了两日,方才出门,而祢衡大小事物,有大郎与张世平管制,倒也未有甚么大碍,一切皆如往常,只是聚贤楼内士子日益减少,使得祢家小有亏损。
祢衡正与书房之内与大郎商议扩充家奴之事,便见门前有人小跑而入,险些倒在祢衡面前,祢衡抬头望去,却是那临沂县丞,此刻他满脸忧愁,双眼之中满是担忧,无力的叹息着,整了整衣冠,方才给祢衡行礼言语道:“拜见少君,临沂之民,还望少君怜悯相助。”
“天子虽未派遣新令,却也有汝等众多官吏在内,有何事况需稚童相助?”
“少君有所不知,自从国令辞官,又有十数位官吏怨恨难息,因而辞官离去,纵连县尉亦离去,如今临沂县衙,犹如空府,内上无执令之官,下无执行之吏,政事难以处,只怕再继数日,临沂民心涣散,生大事端!”县丞一边抹泪,一边悲苦的言语道,祢衡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临沂之内官吏相继辞官而去,才导致临沂之内政务混乱。
祢衡有些淡然的吃了一口茶,眯着眼睛问道:“君既为国师所重用提拔,何不随之辞官而去,却来此处相求?”
听闻此言,县丞却是一愣,气得脸色都有些涨红,浑身微微颤抖起来,见到其如此之模样,祢衡周围那些门客自然都是怒目而视,与临沂之内,区区县丞又何以抵得过临沂少君之势,翻手之间便可杀之,县丞有些痛楚的言语道:“少君可当吾贪恋权势?”,他看了看周围那些门客,言道:“国令对吾怀提名之恩,自然是不敢忘却,只是若是在下也随之辞官,此些门客当可护得少君周全否?”
“寻死!”门客怒,拔剑。
县丞却是未有惧色,怒目而视。
“好极,国师颇有识人之明也!”,祢衡却是突兀笑了起来,起身朝着县丞随意行了礼,虽然不少官吏辞官而去,可是彼之心思,祢衡却是知晓的,少数或是为国渊之蒙冤而辞,却有更多是为己之名也,而县丞此人,却是真官吏也,为民而行,此人,当敬之。
看到祢衡此等模样,那些门客也都纷纷收剑,县丞也是有些愣神,祢衡笑着言语道:“吾倒是愿助临沂老少,只是不知,何以助之?”,县丞连忙说道:“少君可亲往县衙之内,以己之名,发告书,言之临沂今日之苦,好叫官吏复职,如此,临沂之士定为君而动,民心当为君而宁也。”
祢衡想了想,方才点点头,如今在临沂之内,似乎也唯有自己才能号召全体官吏重新复职,祢衡亦然能明显的感觉到乱世之气息,若是此时临沂之内出了甚么差错,成为太平军的粮仓,那无疑是最致命的祸端,看到祢衡同意,县丞无疑是欣喜的,祢衡便令家奴准备车马,准备外行。
不时,家奴便牵出宝驹,祢衡上马,县丞却是徒步跟在祢衡之边,又有数位门客拥护在左右,出门之后,便引得百姓退避,不时有士子或游侠拱手作揖,祢衡也是纷纷回礼,在家族观念甚重的汉朝,乡土之情也被看得极重,若是日后祢衡设立自己武装,青州之民便会是祢衡之剑,而临沂之民自然将是剑之利刃!
当来到县衙之内,县衙之中仅剩官吏都已出门迎接,偌大县衙,此刻却是空空如也,祢衡无奈的走进了县衙,而自然有不少百姓望见此景,祢衡入内,便直奔书房,县丞为之准备笔墨,祢衡便提笔奋书,不过多时,县衙之官吏便将一项通告挂与城内,连抄数本,教与群民知。
又有更卒接通告传与各乡亭里。
“衡告临沂士书,奸邪当道,乃至县令蒙冤,群士为忿,去职还乡,而临沂之内,内外无吏为使,上下不通,政事淆乱,万望士以国民为重”,祢衡此篇通告便是奉劝各位士子回县衙复职,而此篇通告也陆续被传到临沂各地,县衙之内有士子大声诵读着,百姓们倾耳听闻,乡野里,乡绅豪族召集百姓,为之诵读。
倒不是乡绅豪族有意告之群民,而是此乃县衙之规,通告须乡绅告知群民,只群民不识字,而乡绅掌握对下的解释权,因而使得乡绅豪族权势滔天,威霸一方。
在通告下发之后,数日里,便有不少官吏相继赶来,先行拜见少君,而后便开始忙碌起来,各行其职,一切又如往常,而县丞之能颇良,纵无国渊为令,亦然使得政令调和,秩序井然。
注1:知识权掌握在豪族手里,乡里三老,所谓三老在汉初是由人们自己推荐出品德高尚的人来解决乡里问题,后来成为管辖乡里教育的官,再后来连诉讼争锋都由三老执掌,而三老的执掌者成为豪族,因而在乡里,他们能随意解释朝廷州县命令,很多命令都是古体,有多重意义,他们便随意解释,权力实在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