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如果李义透露出其想要掌控实权的念头,三公还可能保持如今的善意吗?想想也知道不可能。
回到皇甫嵩的府邸,此时他早已经在府中等待着李义。
“公伟已经答应了。”皇甫嵩沉声说道。
“辛苦义真公了”李义闻言恭声说道。
“唉,没办法,谁让你是叔父的弟子呢?可昔日叔父明明说你是一个让人非常省心的孩子,怎么长大之后……”皇甫嵩无奈的看着李义叹息道,“就知道给人找麻烦!”
闻言,李义尴尬的讪笑着,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不过显然皇甫嵩也只是随口抱怨两句,很快就将话题转移到了正事上。
“除了宦官以及……之外,子康你最好先想想如何应对史官的质问。”皇甫嵩表情严肃的说道。
史官,撰写史书的人,以太史令为首,每个都是博学多才之人。任何想要改动史书的问题,都得通过他们来进行。可以说,在某些方面,他们才是李陵平反这件事情最大的困难。
因为自古以来,也不知道是因为只有脾气又臭又硬的人才能够担任史官,还是在担任了史官的人脾气都会变得又臭又硬。总之,想要这些史官改写历史可从来都算不上什么简单的事情。
或许司马迁被武帝执行了腐刑依然秉直书写史书是一件备受人尊敬的事情,不过这种事情其实历朝历代几乎都存在。最著名的,恐怕就是“崔抒弑其君”这件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