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不如修仙 头顶一朵花 1865 字 10个月前

襄宁江源自瑞滨天栾山,由西往东横跨三城六郡,直入和涟南北,有王城玉带之称。

锁襄楼是坐落在湍急的襄宁江水旁的一处高楼,它的由来太过久远,早已无迹可循。

巍峨大气的格局布置不知是出自哪位名家之手,亦不知是哪些能人巧匠将这些青石雕琢成这样精致的建筑。让它即使经历了这么多年的风吹雨打,依然如一座守护神般屹立在波澜壮阔的江水畔。

锁襄楼共筑三层,第一层正堂是襄宁河神的金像,据传曾经有年襄宁发大水,从京都城外一路往南皆未能幸免,便有民间百姓自主对着江面拜求河神,哪知三日之后,天空真的开始放晴,潮水又退回了襄宁。故此每地皆会修建河神殿,殿内香火鼎盛从未间断。

第二层挂着一些本地名家的书画诗词,和涟城地处位置好,风景秀丽四季如春,古往今来大多文人墨客都偏爱此地,留下来不少的笔墨。

第三层是视野开阔的观景台,平日里便是人群聚集之所。现今又正花朝时节,当地百姓在这里举办诗词会,杜若虽说确实想上瞰望角上一睹襄宁江的风采,但望着这人山人海的场景,不由得生出了退却之心。

再看身边的晏辞,从刚才开始他就不断被身边熙熙攘攘的人群连接撞到,眉头死死的皱着,周身的冷气都快凝成实质了。

杜若哑然失笑,拉着明显不耐的晏辞挤出人堆,一路上不知道踩到了多少个人的脚,才寻到了一处空旷的地方。

这里是锁襄楼的背面,与朝向江水的那面仿若两个世界,人们都聚集在楼前,此刻这里竟然见不到一个人。

“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我们改日再来吧。”

杜若早就听闻过锁襄楼是个观景圣地,心道现下左右无事,来游玩一番也好,日后大概也没有这个机会了。晏辞怕她有危险,也亦步亦趋的跟着。她心想这人平日里肯定也很少会出门游玩,心底定然是喜欢这些东西的,毕竟当初她挖个笋对方也能津津有味的看那么半个多时辰呢。

却没料到竟然是这么个壮观的景象,她生性不爱凑热闹。此刻心里虽然有点失落,但还是决定打道回府了。

杜若刚要转身离去,胳膊就被拉住了。

“嗯?”

晏辞低头看向她,随后伸出另一条手臂揽住她的后背,杜若只觉得眼前一花,就被这么带着跳出了护栏外。

等等??

她吓得心跳都要停了,在身子腾空的瞬间便死死的紧闭了双眼。

须臾间,脚下踩到了实地。

杜若心惊胆战的睁开眼睛,发现自己已经站在了锁襄楼最高处的檐顶上,面前是汹涌的江水奔向远方,耳边仿佛被隔绝了所有的人间喧嚣,只听得见自己的呼吸声和浪花激起的动静。

煊红的夕照把江水染成瑰丽的金波,锁襄楼辉煌高大的影子投在被晚风吹皱的江面上,在水天相接的尽头,远远的飘来几只归舟。

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浑在浪花中。

她的脚因为站的太高而有些发软,但是心中却充满了豪气,只觉得连日来的不安恐慌被一扫而光,眼前豁然开朗起来。

“此时此景,倒真适合赋诗一首。”杜若笑着说道,矮身坐在了房脊上。

晏辞怕她脚踩空掉下去,从刚才开始就一直扶着没有放开,此时也顺着她的动作坐下了。

“奈何我不会作诗,哈哈。”

杜若故作惋惜的又加了一句,愉悦的看着对方难得无奈的表情。

“京都也有一座这样的高楼。”她伸手比划了两下:“特别高,站在楼上,整个永宁尽收眼底。”

晏辞目视前方,闻言轻轻点了点头。

杜若也不在意他有没有反应,她好久不曾想说这么多话了。对方也许算不上是个好的说话对象,但绝对是一个好的听众。

“去年上元节的时候,我就有幸去了那里。放眼京都,万家灯火繁华江山,真是好看,怪不得那是皇上最喜欢的地方。”她将下巴垫在膝盖上,眼底是余晖洒进的金色鳞光,絮絮叨叨的说着。

Tip:无需注册登录,“足迹” 会自动保存您的阅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