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三章 蓖麻产业链、管子之术再发威!

夺鼎1617 猛将如云 5562 字 9个月前

原本的苏湖熟天下足,变成了连农民自己早饭吃的粥,都是用从米号里买来的南中粳米熬制而成的。

“买一石米够吃好久,有那个功夫,我随便干点什么活计都能赚到不少铜钿,买米吃买酒吃一家老小用度足够了。为啥要去种田?又不是买不到米!”

“就是!南蛮的米太多了,也太便宜了!”

市镇上,经常有工余休息的农夫喝茶时说出类似的话。

平原上是大量的种植桑树,而山区,则是茶树的天下。同样的,凡是适合茶树种植、生长的地方,都被栽种了茶树。从珍贵的明前茶,到入冬前最后一批大叶子,都有商人收购。

而同样的,大批的农人也在采茶繁忙时节成为采茶工人。往返于茶园和市镇之中。

将南中的粮油盐等农业产品通过长江、运河向江南腹地销售,然后,一面输入粮食油盐,一面大举收购江南的丝茶,李守汉和李沛霆等人一手打造的这条商贸链条,让江南各地变得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一般繁华富丽。

这条沿着长江、钱塘江、运河等水系铺开的商贸链条,让与此有关的人们,个个赚得脑满肠肥盆满钵满。从盐漕两帮的帮众到各级香主、舵主、堂主;各个码头的龙头们,到财雄势大人脉极广的江南官绅们,还有南京城中的各位勋贵,各地的镇守太监、织造太监们,小者茶楼酒肆,赌场妓院出手阔绰。中者翻盖房子、起造新居,娶姨太太。大者修建别墅山庄,各处的安置外宅,收罗秦砖汉瓦周鼎商彝名人字画,做修园子、养戏班子、编写新戏本子等等诸多风雅之事。便是苏州织造太监,也是娶了七八个姨太太,从新罗婢、倭国女子,到天竺胡姬无一不有。

江南这许多的州府,那一座不是人烟稠密,多得十余万人口,少的也有几万人口,这些人每日要消耗多少粮米?需要多少的油盐?在这种连苏松太、杭嘉湖地区都能闹饥荒的年份,他们手中掌握着粮食销售渠道,那就是有了无数的银钱,何况还有精盐和食用油销售,棉布销售这几个日进斗金的摇钱树。同时,丝茶出口、江海联防,更是让他们放屁都能油了裤裆。

但是,年三十看黄历,好日子过完了!

谁能想到,一个催缴积欠钱粮,还有像查白地这样的酷吏,就能让江南瞬间变了天?

不但丝绸、茶叶、生丝这些随随便便就能卖出好价钱的货色居然被人挑三拣四的打折、搭上人情才能被收购;要知道,这些货色当初可都是能够在茶票庄、丝票庄做押汇的。更有一点要命的,粮食契约也涨价了。

一边是自己的货色卖不出价钱,一边是人家的货色涨价了。而远处,那些可恶的税吏们狞笑着在自家门扇上贴上了催缴积欠钱粮的文书!

没奈何。往日里趾高气扬的老爷们,只能是低声下气的同商号里的掌柜、执事们攀交情,看脸色,为的就是能够把自己手里的货色尽快的变成银元、变成契约好拿去堵门,免得查白地这些牛头马面黑白无常们上门来!

随着长江、钱塘江、运河,滚滚而来的大批银子,又瞬间在南中商人的号子里变成了银元,变成了粮米契约,被士绅老爷们珍而重之的紧紧抱着,送到府州县衙门去。

“陛下的五千万银元已经尽数到账。”

“给内阁账目上挂着的五千万银元也尽数到了。不必咱们再贴利息了!”

“其实,早就不必咱们贴补利息了。当日陛下的户头开了没有两日,陛下身边的几个亲信太监便带人前来存款。都是南京城中各处的大户,为得无非是保险,再就是贪图陛下户头的利息高。”

几个南中官银号的执事向李守汉和李沛霆汇报收支情况。

大批的银子,被送上福船,沿着长江向东出海。

“主公,咱们的银子也收的差不多了。有一万万多银元到了手,算上出售粮米契约赚得钱,这一手,咱们到手的便不下两万万银元!这还不算记在陛下和内阁名下的银子!”

“好得很!也不枉咱们这几年下的功夫!”

管仲的手段再次证明,还是很好用的!

大把大把的蓖麻种子洒在了南粤军控制区域内的滩涂荒地山旮旯里,不必按照正经农作物的标准去照料,精心的进行除草、施肥、灌溉、除虫等田间管理活动,任凭它们在那里自生自长。

几个月之后,便可以进行收获。投入的成本很低,收获的果实却很多。且听我一一道来。

除了正儿八经的果实——蓖麻子可以用来榨油之外,更有许多的衍生物产品。蓖麻油,是很好的油墨原料,为南粤军的印刷工业、文化教育事业默默的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让印刷质量不断攀升,印刷成本一降再降。除了用于印刷业之外,蓖麻油还是很好的润滑剂。南中和广东的各处工场各种机械设备,民间的大小车辆,军中的各种辎重车、炮车、卫生车,大大小小的轮轴、车轮,所需要的润滑油更是海了去了。

除了用于上述两项用途之外,河静化工和枫树岭实验室、南中大学的先生们更是联合实验,很惊喜的发现了蓖麻油的另外两个小用途。

“可以用在胰子上!这样,原本浑然一色的胰子,隐约便有透明之形态,增加了卖点!”(透明皂!)

“可以用了制药,润肠通便。水师和海船上,往往乘员数日不能解大手一次,着实痛苦的很!有了此物,当可缓解一二!”

而蓖麻在生长过程中那巨大的叶子,也有它的用途。

徐霞客在他游历北天竺之时,便发现了当地有一种蚕宝宝,以蓖麻叶为食物。郑芝豹就任抚垦总局会办之后,在一次应酬场合上,徐霞客谈到海外各种见闻,珍禽异兽、风土人情时,偶然提到了此物。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当徐霞客说到此物吃了蓖麻叶后和桑蚕一样吐丝结茧,所吐出的蓖麻蚕丝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纺织纤维,其制成后的产品具有轻盈柔软,光泽优美,吸湿性好,穿着舒适,而且可以同其他任何纺织原料进行混纺,使丝纤维与其他纤维的特性结合,可以很好的发挥各种纤维的特性等诸多长处之后,郑芝豹的眼珠子都红了。

但是,当他得知,蓖麻蚕的养殖特点之后,登时让他有一种海上失事后漂泊到了仙山宝岛一样的感觉!

“这种蓖麻蚕的养殖技术?”徐霞客同郑芝豹干了一杯,脸上露出了一抹笑意,“以学生看来,都不能说是简单了,简直就没有技术!”

由于蓖麻蚕属于野生培育的蚕种之一,抗病能力也比家蚕强很多。甚至比柞蚕这种同样是野外放养的蚕种还要简单,柞蚕还要有人帮忙轰轰鸟,这种蓖麻蚕,因为蓖麻的气味原因,没有鸟兽愿意去招惹它们。同时在大多数地方蓖麻蚕每年从晚春到秋末能连养三、四代。养殖蓖麻蚕茧相对于收获蓖麻籽榨油来说,更是短、平、快的项目。

“蓖麻蚕比桑蚕好养几十倍,成本还低,可以说直接把蓖麻蚕子扔蓖麻地里就不用管了,20天之后去收茧子就行了。而且,以我南粤军地域的气候,一年下来,收个四五次不成问题!”

果然知识就是力量,就是金钱啊!徐霞客的一番话,为他担任校长的中野学校,在当年秋天获得了一笔抚垦总局提供的丰厚的学术研究基金。为数更是达到了百万元。

这种蓖麻蚕丝,让抚垦总局当年便从需要财政支援的状态,变成了可以自给自足并且稍有盈余的部门。

原因嘛,自然就是蓖麻蚕丝的各种用途了。

蓖麻蚕丝和桑蚕丝的对比起来,除了品相难看点、光泽较暗外,就没别的缺点了

蓖麻蚕丝丝质好、弹性大、耐磨性优良,且纤维均匀、所制绢丝及绢绸节疵与白点少,绸面清晰。不过,蓖麻蚕丝的颜色鲜艳度较桑蚕丝差,织物光泽较暗,手感也较粗。

但是,胜于数量大。

在得知了自己的地盘上出现了这么庞大的额一个丝制品来源地,李守汉当即便下令,南粤军陆海军各部火炮,全数采用蓖麻蚕丝作为发射药包!桑蚕丝包裹火药塞炮筒里打掉实在是太暴殄天物了!

开玩笑呢!蓖麻蚕丝是老子自己地盘上出产的,什么生产成本,什么采购价?而桑蚕丝,大部分是来自于内地江南,又是什么采购价什么成本?有便宜的、可以随便用的自家产品,为啥我要花大把的钱出去采购别人的?老子又不是脑子进了米田共,又不想拿回扣,疯了吗?老子地盘上,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几万里的海岸线,几十万平方公里的滩涂地,可以出产多少蓖麻蚕丝?!

仅此一项,郑芝豹的抚垦总局便收回来了蓖麻种植的成本,并且获利甚多。

更多的收入还是蓖麻蚕丝的绸缎。

虽然蓖麻蚕丝的颜色和光泽不如桑蚕丝,手感也不如桑蚕丝。但是,架不住南粤军有着成熟发达的印染行业啊!上好的颜料花色手段一上,顿时便遮盖了颜色和光泽度的缺陷。就像好的化妆师能够把六十多的刘奶奶打扮成十四五的天真少女,建行行长的许情人可以号称冻龄女神一样,化妆师的功劳不可埋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