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倒也是货真价实童叟无欺。拿到了权力和军饷之后,当夜便点起兵马出城作战。不消半月,便是收复了三座城池,夺回人丁十余万,缴获马匹刀枪颇多。
随着报捷文书的送达京城,崇祯便是火冒三丈,明明是吴三桂借机勒索朝廷,借着辽贼的手剪除异己,他还得捏着鼻子好言抚慰,大加赞誉。说不得还得给在京城之中纳福的吴襄加上点有名无实的荣衔以示恩宠。可是,谁都知道,吴三桂将缴获的马匹挑选了不少,令人海运南下,送给了谁自然朝野都清楚。除了马匹之外,更有人。被俘的蒙古兵,精于放牧的牧奴,精于骑射的骑手,还有被俘的各类工匠,吴三桂更是打包塞进了海船之中。然后大言不惭的在题本之中奏报道:“臣侥幸收复三城,除赖天子齐天洪福,将士勇猛用命之外。梁国公治下所出之火器更是出力巨大!”
一番冠冕堂皇的话,俨然就是把崇祯当武大郎,有好处要先惦记奸夫西门庆,要钱的时候才想起崇祯。可惜崇祯要是不想现在就一命归西。不仅不能对吴三桂的行为加以制止,还得赞叹潘金莲温婉贤淑。
心里的一肚子火,也只能在自己的宫里朝着那些宫女太监发了!这些天崇祯皇帝己经不知发了多少次火,身旁的宫女太监们,也是个个战战兢兢。
不过。也有善于揣摩圣意观察风色的人,比如说左中允李明睿,。当崇祯皇帝召见他问起该如何防御各地流贼的对策时,李明睿请屏退左右后,对崇祯皇帝说:“如今流贼势大,已逼近畿甸,实在是危急存亡之秋,只有南迁可以暂缓眼下之急。”这话果然是说到了崇祯皇帝的心坎里了!南下到南京,一来有大江为阻隔,可以防御流贼与辽贼。甚至可以效仿先祖朱元璋一样,坐拥江南,看着淮河以北刀兵战火连天,任凭着各地的军阀混战。甚至在必要的时候,可以令李自成与多尔衮两个大贼头在江北混战一番。二来,守着大江又有江海联防协议,获取梁国公的援助自然更加容易得多!圣驾在眼前,便是梁国公再跋扈,也是要收敛几分的!崇祯皇帝四顾无人,才说;“朕早有此意。无人赞襄,故延迟至今,但怕诸臣不从,所以还要保密。”后来此议一出,马上有兵科给事中光时亨出来反对,认为这是邪说,而且不斩明睿不足以安人心。
此事便也只能是无疾而终。
正在郁闷之中,脚步声杂沓传来,随着脚步声。更是有人声由远而近。听得这样嘈杂的声音,崇祯皇帝眼睛一瞪,立刻便要发作。但是,随之而来的一声惊喜的呼喊,让他登时打消了这个念头。
“皇爷!皇爷大喜啊!皇爷!”
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德化跌跌撞撞的跑进了乾清宫,一不小心被东暖阁的门槛绊了一跤,一头便栽倒在崇祯的面前,连头上的帽子都摔得歪歪斜斜的。但是王德化却是顾不得这君前失仪大罪,只管捧着手中那盒子咧着嘴朝崇祯欢笑。
“大伴,何事如此欢喜?”
“皇爷!内讧了!闯曹二贼内讧了!”王德化高高举起那份云头绣龙锦缎的盒子,取出里面李华宇以署理总督山东、登莱兵马钱粮事的名义发来的告捷文书。
告捷文书便是关于归德大捷的。虽然南粤军内部讲究文字简洁明快不尚虚文。但是李华宇手下自然也是有不少笔杆子熟悉该如何给朝廷写类似的军情奏本的,一篇关于归德大捷的文章写得是花团锦簇妙笔生花。
“闯曹二贼内讧,李自成火并了罗汝才,并兼并其部众。然人心不服,幸朝廷之气运,赖皇上之洪福,曹营之人在闯营逼迫之下,得我之教化,顿时幡然悔悟,拔营东归。”
曹营所部精锐骨干不甘心接受李自成的吞并,大批哗变,鼓噪向东投奔山东的李华宇,这自然是令崇祯十分高兴的。李自成与罗汝才两个,不管是谁杀了谁,都是他朱由检乐见于成的。反正两个人都大贼头,都是十恶不赦之辈!都该死上十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