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1章 盗.版问题

重生之最强人生 俊秀才 3492 字 11个月前

这两年麒麟卫视翻拍金镛武侠剧的数量可不少,跟殷俊的老朋友古珑的武侠剧一样,金镛武侠剧非常的受欢迎,不拿个40左右的收视率,就算是制作得比较差劲儿了。

金镛不能说对殷俊另眼相看,毕竟大家都是在做生意,殷俊购买版权,他卖版权。

可金镛平日里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也是经常夸奖殷俊是真正的天才,武侠剧和娱乐文化,肯定是会被殷俊发扬光大的。

这也就是一份人情。

所以殷俊就过来听前辈唠叨唠叨。

更何况这不仅仅是单纯的唠叨,关于盗版的事情,殷俊知道得比金镛还要多,盗版的情况,比起金镛看到的还要复杂,还要无耻。

事实上到了2020年,华国的盗版行业仍旧是兴旺发达,只不过是民众的素质越来越高,所以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各种盗版的影响罢了。

咱们不说科技创新的方面,单说音乐、电影、小说、漫画……等等,哪一样不是盗版成灾?不是让创作者辛苦努力那么久,却最后很多人连稀饭都喝不饱?

金镛还算好的了,他成名甚早,又立足于香江宝岛,所以他功成名就,富豪一方。

即便是内地市场完全不要,他也能活得舒服。

可问题不能这么看。

殷俊可没有忘记现在的时间节点。

现在是1982年。

日后那些蓬勃发展的盗版行业,实际上还没有发展起来,没有形成规模效应。

金镛来找殷俊说这事儿,少年的心中忽然闪现出了一道光芒。

如果是自己现在开始努力,会不会给这个市场带来一些改变呢?

别的不说,盗版书籍这一个方面,自己就有办法来好好的和他们斗一斗。

想到了此处,殷俊沉吟着道,“他们有他们的想法,都是一群不懂法的人,査老你不用在意。不过以现在内地的情况,您的书籍想要出正版,恐怕也没有那么容易,至少在版税方面,可能会微乎其微。”

“这个不用在意。”金镛一挥手,还没有老的他,现在还没有以后那么的爱财,“前面的十年,我不在意这些钱。只要他们能看我的正版小说就好。阿俊,只要你能做到这一点,那我就承你一个人情。”

“査老你太客气了。”殷俊笑着道,“这事儿其实也不单单是你一个人的问题,我看到了不少的小说家的小说,都是这么被粗暴对待的。我觉得,这其实并不是最上面的人的意思,而是底下的人为了自己的私利做的。比起我去帮忙说,不如我们香江文艺界的作家们,组成一个访问团,去华京交流一下,顺便就可以把香江文艺界的意思跟他们说说,你认为呢?”

“组团去内地?”

金镛皱了皱眉头。

他可不是愣头青,现在香江可是龙争虎斗,倾向英国和倾向内地的人打成了一团,各种访问团是络绎不绝,有的飞内地,有的飞英国。

他如果在这个时候组团去了内地,那就是直接站队了啊,表明香江文艺界,至少是他金镛,是铁杆的拥护内地的。

不是说他愿不愿意的问题,也不是金镛敢不敢的问题。

而是这样的事情,根本就不能仓促决定,需要好好的考量才行的。

单单是为了一个内地盗版书籍,就提前站队了,似乎有点不符合获取最大的利益。

写小说其实是一个非常枯燥的问题,稍微不注意,精神就会出现问题。

这和演员们其实是一样的,差不多每个人都有精神问题,只不过是状况的好坏而已。

不是有句话嘛?

精神病人思路广,脑残儿童欢乐多。

这句话,可是话糙理不糙。

许多出名的作家,比如说宝岛的那群人,就喜欢成群结队的去寻欢作乐,以此来发泄压力,比如说古珑就是其中的典范。

相对来说,殷俊还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文人。

他写作的小说,还有剧本,并没有真正的沉浸到那些故事里面。

说白了,殷俊只是一个搬运工而已,他试着把前世的那些小说剧本故事,搬到现在来,他的视角可以说是上帝视角,居高临下的看着,看着这些故事的发展。

这也是殷俊始终有点没有融入这个世界的重要原因。

当你什么都知道了,什么都能明白了,而且后面的发展你也都预想晓得了,那么,人生真的就有意义吗?

或者说,这样的人生,真的快乐吗?

殷俊没有答案,不过他也一直在努力,努力让自己融入这个世界里面。

因此,殷俊的生活也不仅仅是在实现自己的梦想,他也会有休息的时候,即便是写作《廊桥遗梦》的途中。

半山的一座别墅里面,少年就和一个老人相对而坐。

这个老人微微发胖,戴着金丝眼镜,显得有点和蔼可亲。

别看他就像是街上随处可见的邻家老爷爷,但他却是这个世界上活着的最知名的华人之一。

过了二十年,这个之一都可以去掉了。

因为他叫金镛。

因为他写了十四部的小说。

因为在60-90年代出生的人之中,几乎就没有不看过他的小说的,即使是不看小说,那些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电影,肯定也是看过的。

所以金镛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就现在来说,金镛的名气,却还仅仅是在海外华人之中传播着,影响力并没有进入内地。

这也是为什么殷俊觉得,要在二十年之后,金镛才是名气最大的活着的华国人的缘由。

具体的时间殷俊是记得不大清楚,因为他上辈子并不是一个书迷,但殷俊却晓得金镛小说是怎么进入内地人的书架的。

盗版。

在八十年代末期,就有出版社把金镛的小说给盗版了。

一开始他们还给改了名字,然后作家名也给改了,觉得这样便可以掩耳盗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