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好的差不多了,常乐也该上朝了。
也不知道是谁给的这些文官信心和勇气,整日上书攻吴攻楚、攻齐攻周,就好像他大燕乃是如今的七国之霸,能够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一样。
可出兵征伐哪里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哦。
出兵之名为何?总得有个名正言顺的理由吧?不然就是侵略!
形势之乱,打谁?联合谁?安抚谁?
派哪个将领?出多少兵?跟多少粮?路线规划?战略方针?
赢了之后呢?输了又怎么办?
会不会有人趁着大燕出兵某国而国内兵力空虚之时趁火打劫?
……都是需要好好考虑的问题。
再来所谓的合纵连横,又哪里是那么容易就能牵线搭桥的哦。现如今,燕、晋以外五国的态度基本如下:
卫国——怎么成天打我啊?觉得我是hellokitty,好欺负是吧?大佬们速来救驾!
齐国——搞毛啊,老卫,你得顶住啊!你死了我也就不活了qaq
周国——晋国正面刚不过,南下已被堵死在家门口。你们玩你们的,我就看看,不说话。
楚国——卧槽,现在这什么情况?!在线等、挺急的!
吴国——花生瓜子火腿肠,啤酒饮料矿泉水,收收腿啊。
正所谓不怕神一样的敌人、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啊,跟这些家伙合纵连横?那还真是应了柳如风的那句——毕竟不是一体,难免有人会觉得事不关己,不肯精诚合作,与其任其置身事外、作壁上观,不如收归己用、扩充国力。
可要说打,就又回到了最初的问题,出兵征伐哪里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不得不说,晋国统一天下,实在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与人和,乃是大势所趋。无论周、燕、楚,都受制于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最多也只能与晋分权抗衡,却无法取代晋天下霸主之位。
这些担忧国家兴亡、满腔热忱的文官武将固然值得称颂,可那些看清了历史潮流、为了不使自己的子民卷入残酷战争而放弃挣扎抵抗的君王和谋臣,又何尝不值得人尊敬呢?
常乐身着冕服、头顶冕旒,一步步踏上金銮之殿,瞄着眼前一步三摇的旒珠,不禁失笑——
人真是一种奇怪的动物,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给自己找一个符合道义的理由,而且是不管多难,都能找出这样的一个理由。
而他的这个理由,是花瑜给的。
他还记得那日花瑜万分恭谨地跪伏在自己脚下,一字一句、珠圆玉润,“微臣、愿为皇上效犬马之劳。”
花瑜说,他本想已之才能,辅佐明君,助大燕一统天下,立下不世功勋,青史留名、万古流芳。可常乐那一句“以遂燕无战火波及、而天下一统之愿景”,让他突然意识到自己有多么狭隘。常乐提出的“协晋攻卫、齐、楚、周、吴五国,待到最后将大燕拱手相让”,所需要的不仅仅是政治智慧,更需要的是无比强大的道德担当。一代君王尚且无谓后世骂名,他身为一介臣子,又有何颜面去谋当世之名、和千秋万世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