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蚯蚓走泥纹

猎宝 青木赤火 1135 字 10个月前

陈丹洋直接弃了小伙儿,头也不回地说道:“没他我也不敢买!”

小伙儿有点儿懊恼,不过人已经走了,他也看出来了,孙中原是个老虫,也只好悻悻离去,继续寻找“目标”。

陈丹洋追上了孙中原,“你还挺干脆,东西必定不对?”

“先不说对不对。我有点儿纳闷儿,你怎么非得看他包里的东西呢?这样的人,古玩市场多了,忽悠的,做局的;我一开始不是说了不感兴趣么?你还这么坚持。”孙中原反问。

“嗐,你不知道!我刚才看了看这小伙儿的面相,带着破财相,本以为能从他手里捡漏呢!”陈丹洋苦笑,“这也是个参考嘛!不过,既然你看了东西不对,那这个就肯定不是漏儿了!”

“这么大个儿的花盆,窑变釉,要真是宋代钧瓷,千万起步!怎么会在这么一个贼兮兮的人手里?再说了,他这种人破财,不是很正常么!”孙中原递给陈丹洋一支烟,自己也点了一支,“不过,仿得还可以,就是蚯蚓走泥纹差点儿火候。”

“蚯蚓走泥纹?就是上面那些开片的纹路?”陈丹洋听说过这个词儿,不过不甚了了,既然孙中原提了,干脆就问个明白。

“蚯蚓走泥纹,不算是开片。”孙中原既然说了,顺便就给他详细讲了讲。

钧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当然,钧窑的发展比较复杂,有官窑,有民窑,而且不止存在于宋代。

宋代的官窑钧瓷,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那就是釉很厚。不是一般的厚,根据出土和传世的实物,最后的釉面,能到一厘米。有的瓷器,连胎加釉,还没有一厘米厚呢!

烧瓷器,胎质和釉料不同,所以膨胀系数不一样。所以,在有些技术条件下,在冷却的过程中,釉面是会出现开片的。但是宋代钧瓷的釉太厚,太粘稠,细碎的开片没有,却会形成粗的、弯曲的纹路。

这样的纹路,像是蚯蚓在地里爬过的痕迹,所以就很形象地被称作“蚯蚓走泥纹”。这是判断宋代钧瓷的一个典型特征。

而且,在民国之前,这个蚯蚓走泥纹,在高仿技术上没有被突破!也就是说,一般仿不出来,即便仿出来,也是很明显的不自然。

所以,当时鉴定宋代钧窑,有蚯蚓走泥纹,一般就是真品没跑了。

不过,如今这个技术难点已经被攻克了。市面上高仿宋代官窑钧瓷,不仅能做出蚯蚓走泥纹,而且有些高手已经能做得十分自然,极难辨识了。

陈丹洋猛吐一口烟圈,“得,又上了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