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去看看!”陈丹洋对孙中原说了一句,立即也拔步跟上了。
他俩跟着村民,来到的地方是村子后面的一处平地,距离山脚有个百十米,在一块菜地的一侧,小路旁边,地势斜着低了下去,而且坑洼不平,没有开垦种地。
这时候,已经围上了不少人,这块菜地是老王家的,但是一侧的野地就不是了,所以听说老王两口子挖出了东西,其他村民也不含糊,在周围挖了起来。
老王两口子挖开的的地方,露出了青砖,顶子基本已经敞开了,是个圆形的青砖地下“小房”。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显然不是个墓室,因为这个“小房”,直径也就是一米左右,根本放不下棺椁。
上下高度也不高,连一米都不到。
从扒开的“房顶”能看到里面的结构,青砖“小房”底部,也铺了一层青砖,而且中间有围起的一个方形小“池子”。想必,老王两口子从里面取到的东西,原先就放在这个“池子”里。
这个“池子”底部,还有白色的细沙,看起来,沙层应该很深,已经被挖出了不少,还没见底。而其他的地面,则是青砖铺就。
老王的老婆拿着一个编织袋,不大,而且就这么一个不大的编织袋,也不显得鼓囊,东西看来也不大。老王挡在老婆身前。不过,他们一时也走不了了,因为几个老娘们已经围住了他俩,七嘴八舌开问。
老王两口子支支吾吾不想说。甚至有个老娘们还上手了,绕过老王,一只手扯了扯编织袋,“又不抢你们的,我家男人也在挖,开开眼还不行吗?”
就在周边,至少有七八个汉子拿着锄头开挖了,干得很带劲儿,仿佛周围一定能挖出同样的青砖“小房”似的。
这时候,也没人在意孙中原和陈丹洋这俩旁观者。
老王两口子被几个叽叽喳喳的老娘们围着,脸上的表情比哭还难看。刚才有个村民路过,也没说啥,结果回村就像大喇叭似的传开了。
最终,老王媳妇打开了编织袋,把里面的东西拿了出来,不过,她是和老王一起把持住,倒真有怕别人抢了的架势。
原来,是一件石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