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光是不尊重的问题,这摊子上的东西,价格没有定论,你这一抬脚,碰了倒了碎了,人家说多少就是多少。”孙中原解释道,“你给还是不给?逛地摊,最重要的就是别碰了东西,这里面,还有很多不地道的,专门找你这种新手碰瓷儿。”
陈丹洋点点头,这个道理很明白,“逛地摊,先得学会‘走路’。”
两人走到了聚集了不少人的摊子前,此时,一个留着小胡子的男子,手里正拿着一件碧玉笔筒和摊主谈价;很多人似乎都盯上了这件碧玉笔筒,都在边上看着,有的人还在低声交流,不过他们都没有议论这件笔筒的。
“你看,人家手里拿着的东西,不能问,不能议论,只能等着。”孙中原继续说道,“一是不要去问买家想不想要,二是不要问摊主多少钱。在一边议论也不行。不然,买卖双方都会骂你不懂规矩,明着不骂,心里也会骂。见到这种人,摊主有好东西,是不会拿给他看的。”
陈丹洋附耳对孙中原说道,“你不说,我刚才还真想问,这笔筒确实不错啊!”
“这种开门的东西,确实不错,要不然这么多人盯上了么?”孙中原摆摆手,“这东西有人拱着,价儿低不了。好了,别说这个了。”
这时候,那个留着小胡子的男子,开始和摊主讲价了。他似乎有点儿拿捏不准,但是估计也能看出来,周边有不少人是盯上了这件笔筒的,所以还价很谨慎。
“不管东西多好,不怕还价低,要价好几万的东西,你还价几十块也不会有人笑话你!”因为在摊子旁边,孙中原只能尽力压低了声音,“一旦你报了价,人家同意,你就得要。尤其是这种当着很多人的面儿,如果你不要,就会被当成探底的。”
探底的事儿,在古玩市场不鲜见,也有人称之为趟价。正主儿先不出面,找个人去谈价,先摸摸卖家的底。这种情况,在古玩店更为多见。
一旦当成探底的,谈好了价儿没买东西,当着其他买家的面,摊主就不会再出手这件东西了。如此一来,不光摊主讨厌这个人,其他等着的买家也会很气愤,碰上真喜欢这件东西的,脾气又不好的,有可能破口大骂,甚至拉扯住讨要个说法!
出价又不买,这的确是行里的大忌。
最后,那个小胡子还真是把这件碧玉笔筒买下了,虽然比行价略高,但是这笔筒是开门的清代老货,升值空间还是不小的。
孙中原和陈丹洋便也离开了摊子。
“买高了。”孙中原一边走一边对陈丹洋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