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赏瓶

猎宝 青木赤火 1134 字 10个月前

不过,孙中原还是具体说了两点,“总体感觉就不说了。有两点,一点,是勾莲,一点,是波浪釉。”

其实,不单是这个赏瓶,基本所有赏瓶上,都有莲纹,“莲”通“廉”。其中以青花赏瓶为最多见,这就成了“清廉”,这是皇帝赏赐给大臣的同时加的勉励寓意。

不过,莲纹和莲纹不一样,雍正和乾隆时期,乃至嘉庆早期,这赏瓶上的莲纹,那是正儿八经的缠枝莲。枝叶婉转缠绕,莲花绘制精细。

到了嘉庆中后期,道光时期,这画工就开始省事儿了,画缠枝莲叶不那么繁琐了,基本上是一两笔就能勾出一朵莲花。

这种莲纹,就被叫做勾莲。这听起来就带着那么一点儿鄙薄。

至于波浪釉,也是这个时期的一个瓷器釉面特征。老玩家都知道,雍正瓷器的釉面也有问题,叫做橘皮釉,这是烧窑的时候缩釉造成的。

但是呢,橘皮釉它很细微,就如同橘皮上的小皱褶,整个釉面儿是平的。仔细看去,甚至别有一番韵味。

到了嘉庆和道光时期,就出现了波浪釉。这个波浪釉就难看多了,因为有的大面儿就不平,就好比波浪一样。

清三代的瓷器大多精良,到了嘉庆和道光时期,江河日下,瓷器也做得糙了。有些大收藏家,直到今天,对嘉庆以后的瓷器,还有带着鄙视的,甚至都有“嘉道不分”这个说法——懒得去分,反正都不怎么样。

特别是道光时期,瓷器是没了半点儿创新,艺术风格保守,工艺粗糙。当然,这个“粗糙”那是相对的,比起民窑,还有很多仿品,那还是很精美的,毕竟它是官窑。

说着说着,就进了房间坐下了,霍晓东一边冲孙中原伸了伸大拇指,一边对小伙计说道,“原来你不是吹牛,你们老板说不定真看不上道光瓷器。”

小伙计也跟着听了孙中原的点评,心说原来这才是真正的高手!他也不接霍晓东的话了,赶紧热锅子,同时让两位点菜。

这个小包间里,居然也挂了一幅“乾隆御笔”,写得也是乾隆的诗,也是后仿的。

肉片菜码上齐了,锅子沸腾了,霍晓东关上了门,而后一边在里面涮肉,一边道,“这店主就算是旗人之后,也没必要弄这么多高仿乾隆的东西吧,字儿我就不说了,乾隆一辈子写了四万多首诗,结果没有一首被传颂。”

孙中原呵呵一笑,“是啊,全唐诗也就四万多首。不是说么,乾隆上个厕所也能写诗,出游看到一只猪也能写诗。不过,乾隆的艺术才华还是有的,但主要在鉴赏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