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失传,是正宗版本的失传,目前还流传着各种版本,但是却不能完整认定就是。我手头,有《受子谱》,有《黄龙士先生棋谱》,有《国弈》的初刊、二刊,三刊,里面的血泪十局,有相同相似的,也有不同的。你这一局,里面有重合的棋路,也有不同的部分。但是,却是我看过的棋局里面,最为精妙的一局!”
孙中原立即跟了一句:你是高手啊!
随后,他立即上网,搜了搜这个所谓的“血泪十局”。
原来,血泪十局,是清代康熙时期,国手黄龙士和徐星友之间的十盘围棋对局,是让子棋的著名对局。当时,黄龙士是棋坛霸主,徐星友的水平,得黄龙士让二子,但是黄龙士仍旧让了三子,和徐星友下了十局棋。
如此下法,激发了徐星友的潜力和技巧,使得徐星友也就此精进,成为国手。因为这十局棋非常激烈,对局的两个人又都是清代棋坛大名鼎鼎的人物,所以这十局棋名头不小,被人称为血泪十局,或者血泪篇。
孙中原大体看了看,心说,这老云子是明代的,要说清代康熙年间,黄龙士和徐星友用过这副棋子,倒也不是没有可能!
难道,我能从这老云子上吸收当时对局的路数?换句话说,我吸收光影之后,相当于脑中记录了棋谱?那我“整理”出来的十局棋,就应该是血泪十局了?!
同时,还有一些招数和变化,那应该是其他棋局上来的,但是没能形成完整的棋局。难道,是因为那些棋局不是通盘精妙?我这只能吸收最为精妙的部分?
要是这样,那了不得了啊!从围棋老云子能吸收绝妙棋招,那要是从其他老物件上,能不能吸收别的绝技?
不过这画儿上,是吸收不了绘画技法,从蓝瑛的画儿上就能印证。这玉器上,也吸收不了琢玉技艺。
看来,这个还有待进一步考证,不过,苗头还是很牛逼滴!
孙中原想得七七八八了,才又看了看“三尺涵尽”的回复:我不是什么高手,我只是喜欢围棋和古琴。
喜欢围棋和古琴?够风雅的啊!
孙中原心想,自己大体搞明白这件事儿,算是“三尺涵尽”帮了他一个忙,便回复道:这样吧,我再去问问那个老先生,看看他到底能记得多少,到时候都给你!
“三尺涵尽”先是发来了三个叹号,而后又道:太感谢了,留个qq吧!
本来孙中原想加微信,但是既然人家提了这个,那就这样吧。
加了“三尺涵尽”的qq,孙中原才发现,虽然昵称和头像没换,但是性别标注,已经变成了“女”,便问道:你是女同胞?怪不得喜欢古琴,围棋是高手,弹琴也是高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