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0章 大水要冲龙王庙

逍遥侯 大司空 1741 字 7个月前

李继易带着郑氏嫡女,登上了西行的水师战船,去兰州府的渭源县就任知县。

因为,那里汉胡混杂,民风膘悍,恶性杀人案层出不穷。

和李继易同时动身的,还有一个合成营的新军。

为了掩人耳目,这个营的新军,名义上是奉命剿匪。实际上,就近保护李继易。

没办法,皇帝的儿子还不多,能接位的也就六个而已。死一个,就少一个,皇帝根本就输不起。

李继易坐在船舱里,仔细的翻阅着渭源县的材料。

兰州,以前叫金城郡,三国时董卓和马腾的老巢。

如果不是李中易征服了党项一族,此时的兰州恐怕还是党项人的盘中餐。

渭源县境内,有黄河最大的支流渭河,这就意味着具备了发展水运的条件。

作为皇帝的长子,李继易心里很明白,如今的帝国,格外的重视水运和海运。

原因很简单,水运和海运的成本,比陆运低了几十倍。

无论是运兵,还是运货,走水运的成本最低,也最不扰民,这已经成了帝国上层的共识。

渭源县的总户数为九千户,这仅仅是在籍的人口而已,县里的流动胡人至少超过了两千。

在帝国的西北地区,汉胡杂居,早就成了常态。

只是,以前胡人们占据着优势,显得异常的骄横。

如今,大汉帝国的国力蒸蒸日上,胡人早就不敢嚣张了。

不过,胡人们吃肉长大,喜欢饮酒,在边县拿刀闹事的事儿,着实不少。

一个合成营的新军,满编有三个步兵队,一个炮兵队,一个工兵队,一个后勤队,一个警卫排,一个传令棚,总共七百余人。

战斗力强横的这么一支队伍,被皇帝派来保护李继易,其中的珍爱,是不言而喻的。

李继易合上卷宗,情不自禁的想起了二弟李继孝。

李继孝被安排去了归州的秭归县,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山区穷县,总户数仅为五千。

李中易的安排,可谓是煞费了苦心,大儿子去了黄河上游的小县,二儿子去了长江上游的穷县。

渭源县户数多,人口也多,但是黄河没有直通出海的商路。

秭归县户数少,但是,货船可以直下长江口。不过,西陵峡异常之险峻,水流湍急,很容易翻船。

客观的说,就两个县的自然条件而言,李中易还真做到了一碗水端平。

可怜天下父母心,难为死李中易了!

虽然说,手心手背都是肉。可是,真正做得到一碗水端平的父母,又有几人?

李中易心里很清楚,儿子们之间的反目成仇,往往是当爹的长期处事不公造成的。

从本心而言,李中易既想把皇位传给最适合的儿子,又不希望兄弟相残。没办法,他要的太多了,只得夹缝里求生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