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城战,一直是进攻方十分头疼的事情。兵法有云,十则围之,也就是说进攻方需要比守城方,多出数倍的兵力,才敢围而攻之。
然而,李中易却是个另类,明明兵力比朝廷的要伐大军少了几倍,偏偏就敢举兵来攻,这不是犯傻又是什么?
手扶营墙的韩通,久久不语,身为宿将的他,隐约嗅到了一样的气味。他仔细的琢磨来琢磨去,却始终想不透,毛病究竟出在何方?
这就是见识的巨大差距,导致的军事信息不对称,并最终收获战败的因素之一。
李中易始终记得抗英英雄林则徐的那份奏章,林则徐号称开眼看世界的先知,却告诉道光皇帝,英国人的腿无法弯曲,必须一跳一跳的赶路。
这就是见识的差距,导致的重大误解,林则徐都有荒谬不经的一面,更何况是清末的普通草民呢?
李中易骑在“血杀”的背上,嘴角一直高高的翘起,心情显然非常不错。
李家军修整了好几天,李中易一直没有下令展开总攻,主要是在等掉队的那十几门12磅炮。
不管是李家军,还是韩通率领的讨伐大军,本质上都属于朝廷禁军的范畴。
只不过,李中易对朝廷的精锐禁军,一直知根知底,而韩通却对李家军掌握青铜火炮的先进杀戮技术,所知道甚少。
赵匡胤打了败仗后,却一直没见踪影,不然的话,韩通早就利用现成的好借口,剁了赵匡胤的脑袋。
察觉到军心有点乱,韩通突然拔剑在手,厉声喝道:“不管是谁,胆敢乱我军心者,一律杀了。”
禁军将领们见韩通身边的心腹亲牙,手里提着跟随韩通多年的宝剑,杀气腾腾的四处巡察,大家知道已经惹恼了韩通,惟恐别当作替罪羊,赶忙都闭紧了嘴巴。
禁军之中,并没有专门的军法官,格杀令的执行者,在一般情况下,都是中军的亲牙亲将。
由韩通的亲牙执行军法,既是无奈之举,也是执法权威性的需要。
常言说得好,宰相门房七品官,说的就是主将心腹的厉害之处!
韩通心里有数,对面的李逆部队只有七万余人而已。但是,区区七万人行进的气势,给他的错觉却是,仿佛有七十万人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