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柄此前只是个一名职业军人,虽然进入军政学堂深造过,毕竟没有应对邪教的经验。
结果,只带了一名随从上路的高柄,在半道上中了母乙的埋伏,被明教私下里训练的神射手,偷袭成功,丢了性命。
母乙暗杀了高柄,如果就此隐姓埋名,或是远走高飞,以他在临淄县的雄厚潜势力,极有可能把骇人听闻的真相掩盖下来。
原因其实很简单,李中易在河池建军之后,整个军队的发展,都朝着打赢未来国战的方向去努力。
职业化的铁血军人,和敌人正面交锋,完全没有问题。然而,民政方面的治安案件,仅仅靠转岗的前任职业军人,就显得很有些力不从心了。
比如说,刑事案件,尤其是人命案子,必须依靠州衙和县衙的职业仵作协助。
这些仵作,世代相传,又都是本地人,遇见明教暗中做的案子,难免会藏有私心,把破案之路给彻底的带歪。
这也就是为什么老话要说,强龙不压地头蛇,根源就在于,地方实力派,暗中勾结当地的官吏充当保护伞,又有民间多年经营,积淀下来的人脉。
高柄的死于非命,吃的就是人脉不广,变成睁眼瞎的亏。
还真应了那句老话,上帝欲使其灭亡,必先让其疯狂!
母乙杀了高柄之后,居然把高柄的人头,悄悄的悬挂在了临淄城门附近的树枝上。
这一下,整个临淄的驻军,都被彻底的激怒了!
李家军派驻临淄的巡检使,是个明白人,他表面上没有大肆声张,等暗中调查清楚主谋之后,认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便越过州衙,直接上书李中易,请求派大军进剿。
李中易十分清楚邪教对平卢政权的巨大威胁,所以,在临淄方面查清楚真相之后。他借着迎接杜太贵妃和曹王的幌子,暗中调动了两万大军,可想而知,决心不是一般的大!
“教尊,小人听说登州的李相公,到了齐州。”说话的是母乙的心腹谢甲。
谢甲,平时并不待在临淄的金山脚下,而是在淄州开了家粮店,一边做粮食买卖,一边打探驻军的消息。
母乙探手在女信徒的怀中,狠狠的掏了几把,女信徒吃不住疼,想哭却又不敢哭,别提多委屈了。
“很好,你若是哭出了声,就会被拉出去,剁碎了喂野狗。”母乙能在临淄的地界上发展出偌大的一片势力,绝不是心慈手软的良善之辈。
“教尊,小人砸摸着,好象有些不对味……”谢甲的嗅觉一向灵敏,他隐藏察觉到了一丝不对劲,却一时间又判断不清,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母乙还没说话,一旁的张小乙,满是不屑的嚷嚷道:“我说谢甲兄弟,你别整日里神神叨叨的,哪来的什么不对?再说了,咱们的身后就是金山,距离本村十里开外,都布置了眼线。稍微有个风吹草动的,大不了咱们直接进山躲上一阵子,避避风头也就是了。”
张小乙和谢甲,虽然都是母乙的心腹,但区别还是蛮大的。
谢甲擅长动脑子,张小乙则是练家子,拳脚功夫确实了得,等闲的个人,根本无法近他的身。
“都给我闭嘴。”母乙最厌烦有人在耳边鸹噪,谢甲和张小乙都知道母乙的心狠手辣,也就不敢再吵闹了。
“王小三,你带几个人出去看看,一旦发现不对劲,赶紧敲响铜锣示警。”母乙本就是心思深沉的家伙,谢甲所言他虽然不全信,但小心总能驶得万年船的道理,他还是心中有数的。
王小三很不情愿离开温柔乡,出门去喝西北风,但是,母乙的吩咐,他不敢不从。他只得依依不舍的在身边女子的裙底,又狠掏了几把,这才懒懒散散的起身出去巡视。
等王小三走了后,母乙挥手把其余的心腹都赶了出去,只留下浑身充斥着机灵劲的谢甲。
“谢甲,你的意思是,担心李中易使的是声动击西之计,名义上为了迎接曹王,暗中想围剿咱们?”母乙心里很有些虚,当初,他派人把高柄的首级,挂到树枝上后,没过两天就后悔了。
“教尊,说句心里话,小人也只是一种感觉而已,并无真凭实据。”谢甲的话音未落,突然就听见,金山脚下那边传来狂暴的犬吠声。
“不好,山下来了陌生人!”母乙霍的站起身子,一把将怀中的半果女推倒在地上,顺手操起凳边的长刀,就往外面跑。
ps:今天第一更到位了,月票赏几张鼓励下司空吧,多谢了!
“恩师在上,学生左子光百拜顿首……”
李中易看完长信之后,不由抚额轻叹,好一个心机深沉的赵老二呐!
自从定下逐鹿中原的方略之后,李中易优先考虑的,就是先把留在开封城中的家眷,挪出京城,再寻找机会东来平卢。
左子光办事,李中易非常放心,也授予了他全权,让他放开手脚去办。
原本,一切都进行得十分顺利。李老太公、薛夫人、宝哥儿和甜丫,乃至李中易的妾室和小娃儿们,从地道偷偷的摸出李家老宅后,在开封府厢军内线的掩护之下,安全的离开了京城。
只是,李家人虽然没事,然而黄景胜撤退的途中却出了变故。
在逃走的路上,黄景胜的独子突然发了痘症。结果,上岸寻郎中瞧病的时候,黄景胜被赵老二的亲牙认了出来,于是就悲剧了:黄家人被一网打尽,全都落入了赵老二的掌握之中。
经过左子光的多方打听,赵老二并未将黄景胜的全家交到朝廷的手上,至今不知去向。
李中易放下手里的长信,连连轻声叹息,一旁伺候着的韩湘兰,大着胆子颤声问:“爷,怎么了?莫非是哪里不舒服?”
后宅女子不许干政,不过,韩湘兰的问话很有水平,并没有涉及到敏感的话题。
李中易想了想,便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完整的告知了韩湘兰。
韩湘兰不禁倒抽了好几口凉气,她的男人和黄景胜,那是正式的结拜兄弟。李黄两家相交莫逆,荣辱与共,用通家之好都不足以形容关系的紧密。
现在,李中易的结义大兄黄景胜,落入了赵匡胤之手,事情也就变得非常的棘手。
“爷,应该想办法去救回黄大伯。”韩湘兰大着胆子称呼黄景胜为大伯,心里一直有些忐忑不安。
好在,李中易的心思全都放在了怎么解救黄景胜的身上,倒真的疏忽了韩湘兰的僭越。
自唐末五代以降,丈夫的兄长,包括结义的兄长在内,只有正妻才可以称之为:伯伯或是大伯。
比如说,李中易的两位结义兄长,黄景胜是大伯,王大虎是二伯。
至于,丈夫的弟弟,包括结义的弟弟在内,一律都被称作:叔叔。
韩湘兰不过是妾室的位分,称呼伯伯,实际上是没规矩的行径。
李中易心里很清楚,黄景胜全家老小落入别人的手里,尚有暗中解救之法。可是,偏偏落入到了赵老二的手上,那就几乎没有悄悄解救之法。
赵老二不比旁人,其心思之缜密,笼络人心的手段之精巧,如果没有李中易的横空出世,将来的天下必定姓赵。
“唉,难办了啊。”李中易皱紧眉头,始终理不出头绪,心情一下子坏到了极点。
李中易这次出门,只带了韩湘兰,却没捎上叶晓兰,韩湘兰心里自是感动莫名。
见李中易心情不好,韩湘兰索性依偎进他的怀中,小声说:“爷,若是闷得慌,不如把郑氏也叫来?”
李中易带上韩湘兰的目的,主要是让她帮着处理后边传来的政务公文,军务方面的事务,不可能让她插手其中。
郑氏,啥都不懂,只能愉悦李中易的身体。说白了,李中易和郑氏待在一起,除了享受侵略的快乐之外,再无别的共同语言。
韩湘兰很聪明,李中易其实是个非常自律的男人,大军行进其间,他绝不会碰酒。
只是,李中易毕竟是个正常的大男人,而且一直没有停止过打熬筋骨,体力可谓甚佳。
于行军途中,他偶尔搂着美人儿,欢乐一番,再蒙头休息一两个时辰。醒来之后,李中易整个人的精神,反而会更加的抖擞,脑子也变得异常灵活。
时间一长,李中易习惯成了自然,在长途行军的时候,总要带上一两名美妾,大搞车震的美事。
这个时代的道路,几乎就没有平整的地段,到处是坑凹不平。马车走在路上,颠簸的厉害,人在车厢里,其实是在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