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七二章 一条鱼换了一门神通

而事情的起因,就是八日前自己海钓被一头先天白头海雕抢走了鱼,他追了上去。

后来他发现这海雕不仅速度奇快,堪比自己御风,还有一种类似道门“缩地成寸”的本命神通。

翅膀一扇,突兀出现了里许外,要不是江小白神识范围覆盖数十里,他还真说不准被这一小小先天飞禽给甩了。

最终这海雕驱使了几次本命神通后,妖力不支,才被江小白追上。

之后,就简单了,江小白对这头先天飞禽的本命神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在这只先天飞禽身边呆了数日,观察其本命神通的原理。

研究有了一些心得感悟,就赶回东海入定进行大道推演,今日终有明悟在心头如电光闪过,脚下一晃,缩地成寸。

塞翁失马,焉知祸福,他失的是一条微不足道的鱼,得到的却是一门神通,可是赚大了。

当真不知如何说是好。

而足神通,就是修行自行领悟的几大神通法门之一。

佛家对修行戒定慧而获得的神通法门有进行归类,有五眼六神通之说,

道家自然也有,其他修行门道自然也是,毕竟大道万千,殊途同归。

《性命圭旨》贞集《移神内院端拱真心》六通之说:

何谓六通?

坐到静时,陡然心光发现,内则洞见肺腑,外则自见须眉,智勇踊跃,日赋万言,说妙谈玄,无穷无极,此是心境通也。

不出庐舍,预知未来事情,身处室中,又能隔墙见物,此是神境通也。

正坐之间,刹时迷闷,混沌不分,少顷心窍豁然大开,地理山河,犹如掌上观纹,此是天眼通也。

能飞行上下,履冰涉水,经山触石,无望慑碍,分形散体,干变万化,形长充于八极,短入于毫微,此乃神身通也。

或昼或夜,入于大定,上见天堂,下见地狱,观透无数劫来,宿命所更,此是宿命通也。

神通变化,出入自如,洞鉴十方众生,知他心内隐微之事,他虽意念未起,了了先知,他虽意念未萌,了了先觉,此是他心通也。

神通无极变化,上述六通不过神通中最具代表性,神玄奥妙。

江小白这一悟,脚下一晃,瞬息数里,是足神通,身通的一种罢了。

妖族七王曾与江小白说,道家这一九州本土修行法,没有诸天显化,便证明没有人修炼到至高境界。

已知道家四境,是后人根据老子一篇《道德经》,上古圣王“文王八卦”,诸多黄老之学中,参悟大道玄理,总结出来的。

更准确地来说,所谓道家四境,不过是道教量化修为境界的四个考量。

道家求道,悟道,但大道无穷,没有终点,如此说,道无穷尽,路便无穷远。

绝不止道门四境。

江小白已证第三境界炼神返虚,黄庭金丹,下一境,便是已知四境最后一境,炼虚合道,打破虚空。

《性命圭止》中言:“大道乃虚空之父母,虚空乃天地之父母,天地乃万物之父母。”

就如子返母胎,返璞归真,契合大道,既无心于虚空,又做到安本体于虚空,合于遍布万化,无所不在的大道,就会出现百万亿化身。

江小白由三进四,参悟第四境,已有半年,差不多毫无头绪。

境界愈高,越无详尽之言,偶得古经上寥寥一言,都是不可说,不可言的字词,大而空泛,要琢磨的话,那其中道理都琢磨不尽。

就像思绪如杂草疯长,化作无形,在虚空万物里想啊想,悟啊悟,然后纠缠在一起,打了结,就此打住。

而到了他这个境界,便不想过往修行一般需要定时炼气,有时候他打坐好似只参悟了一会,醒来时已过去了几日。

修行无岁月,更何况在这没有白天黑夜之分的归墟之地里。

江小白从小修行,对修行一向通透,知道当勤勉则勤勉,当松弛时松弛。

假若某个地方参悟不透,他也不急着要在入定中思绪乱飞,毫无头绪,闲下来看看书,指导初音和小丫头的功课,与道门弟子们论经。

或者是在日渐变化的归墟里转转。

有时候,他闲心一起,给青色渐起的农田、日渐繁茂的山林,施风云布灵雨,隔几日去看,发现青色更盛,便觉得满足。

或者是有时候手痒了,拿着一个钓竿,跑去归墟外的东海,自己一人坐着木筏子,跑去海钓去了。

钓鱼的清净习惯,自打在十万大山中修行,便养成了。

也喜欢。

某一日,他一人在浩瀚的东海垂钓,苍天碧海,风平浪静。

天水浩渺间,宛若就他一人,显得十足渺小,没有人打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