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第四季度以来,卡隆工业区的各项经济指标增长势头有所回落,工业成长似乎遇到了瓶颈!
发现上述迹象之初,济诺维很不理解,明明每天都有更多新工厂开办,经营的也都还算红火,怎么工业总产值的增长率环比会出现停滞乃至下降的势头,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
工业部的调查结果表明主要是两点因素导致第四季度工业增长不如预期,首先是因为天气转冷,年关将至,来到寇拉斯堡打工的外地人拿到10月份的薪水就辞职或者请假回家了,年后才回来上班。这样一来导致用工紧张,工厂产能下降,不得不推掉一些订单,同时还要为留守的工人提供一笔额外的奖励,为此增加了成本,压缩了利润空间。上述种种负面因素,共同导致了工业产值进入第四季度以来显得不太好看。
季节因素引起的生产波动固然是一个麻烦,但是并不像看起来那么严重,可以通过签订长期用工合同得以缓解。况且罗兰觉得工厂主这一年来已经挣得不少了,逢年过节多给工人发点奖金也是应该的,政府原则上不应干预,让市场自行调解劳资双方的供需关系。
济诺维对此持不同看法,在内阁议会上以基特兰德雇工为典型,指出工人阶层出现一个很不好的苗头:来自北方高原上的打工者,大多是通过“基特兰德劳动派遣公司”输送到卡隆工业区以及铁路建设工地,由公司代理签署劳资合同。
这家公司掌握了数以万计的优质工人,同时具备工会性质,在与资方谈判的时候非常强势,具有很强的议价能力,这让资方的工厂主们感到很被动,迫于工人不足的现实,最后只能做出让步。
济诺维认为这是一个危险信号。劳动派遣公司太过强势,在为旗下工人争取优厚待遇的同时使资方的利润受到挤压,这会挫伤后者创业与扩大生产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济诺维更担心的是那些零散的工人看到有劳动派遣公司这样的“准工会机构”做后盾,可以为自己争取更优厚的待遇,也将效仿基特兰德人组建工会与资方谈判,开出得寸进尺的条件,这必然会加剧劳资双方的矛盾,成为阻碍远东工业化进程的一大隐患。
尽管罗兰更同情工人阶层,但是他也不得不承认“老山羊”的顾虑确有见地,工会势力太过庞大,动不动就闹罢工,的确会带来一些负面的社会效应。如果劳资双方的矛盾长期得不到调解,资方很可能会放弃投资实业,转而杀进较少受到工会干扰的金融投机市场,或者将工厂搬迁到劳动力价格更低且没有工会势力的国外,要么设法引入外籍劳工以替代本国劳工……无论采取哪种策略,最终都指向“去工业化”这一并不美好的结局。这一现象曾在地球上屡次上演,罗兰不希望同样的历史在寇拉斯王国重演。
面对工会势力的扩张,济诺维提出一个针锋相对的提案:号召工厂主联合起来,就同一行业的雇佣工资标准达成协议,由同业行会代表出面与工会进行劳资谈判,迫使工会接受这一行业公认的工资标准,如果对方拒绝妥协并以“罢工”作为要挟,同业行会将采用“封杀”策略予以回击——除非对方首先低头妥协,否则整个行业都将拒绝雇佣该工会的会员。
罗兰一听就明白了,“老山羊”其实是在效仿工会的组织模式,搞出一个“资本家的工会”,更确切的说法是“卡特尔”,制定行业工资标准,其实就是搞雇佣价格垄断。
济诺维这个办法行不行得通,要看工会和行业垄断组织双方谁更强势,谁的组织纪律更严明,贯彻斗争意志更彻底,然而更大的可能是两败俱伤,甚至由劳资矛盾升级为阶级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