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期间,禹翻山越岭,淌河过川,拿着测量仪器工具,从西向东,一路测度地形的高低,树立标杆,规划水道。
他带领治水的民工,走遍各地,根据标杆,逢山开山,遇洼筑堤,以疏通水道,引洪水入海。
引水入海,却也导致四海水位高涨,顿时让本就和人族不对付的龙族不愿意了。
幸好天地即将因五帝结束而圆满,龙族也没和人族大打出手,大禹用此前因功德而成就功德灵宝的神针,镇压了四海的水位,算是圆满的解决了引水入海,龙族的不满。
此外……禹为了治水,费尽脑筋,不怕劳苦,也不敢休息。
他亲自率领老百姓风餐露宿,过家门而不入,整天在泥水里疏通河道,把平地的积水导入江河,再引入海洋。
经过毕生的治理,终于取得成功,消除了中原洪水泛滥的灾祸。
因为治洪水有功,人们为表达对禹的感激之情,尊称他为“大禹”,即“伟大的禹”。
在治水的过程中,禹走遍天下,对各地的地形、习俗、物产等皆了如指掌。禹重新将天下规划为九个州,并制定了各州的贡物品种。
甚至,还是因为天地即将变化圆满,与妖族的因果,在帝俊等人的掌控下,大禹斩杀了诸多霍乱人族水域的妖怪后,结束了与妖族的因果。
最后,在广成子的教导下,大禹炼制九鼎,他有感妖族等各种族,可随意穿行于人族中,而人族每每因外族而损失惨重。
有了这样的血的教训后,他炼制九鼎镇压人族九州,其凝结人族意志和气运为桥梁,整个人族九州固若金汤。
若有凡间其他四州的万族,敢窥视人族九州,人族可开启九鼎防御,抵抗外敌。
至于一般时期,无需经常开启。
不过,九鼎镇压九州,可不是单纯的防御外敌的作用,还有凝聚人族意志和气运的能力。
只要在九州之内,人族就永远昌盛。
大禹之后功德圆满,他的功劳大过此前的四帝,为三皇五帝的最后一位,因此他功德圆满后,如此前的三皇一样,直接成就了准圣圆满,且元神与九州融合,人族不灭他亦不死。
唯一的遗憾,三皇五帝圆满,人族没了所谓的共主。
大禹也有点私心,而且比自己儿子夏启优秀的也没有,无奈何之下,只能这般人族三皇五帝结束,进入了王朝时代。
大禹功德圆满,人皇印承认,可人皇印对夏启却没有承认。
大禹成就准圣圆满才明悟,三皇五帝人族崛起之定数,怪不得自己找不到下一任共主,原来如此。
为此心中的愧疚也就消散了,传位于夏启说的看开了。
……
历时五十多个元会,人族三皇五帝圆满。
若是原轨迹中,三皇五帝结束,是一段漫长的平静,可如今不一样了。
在大禹昭告天地功德圆满时,太初出关了,
囚圣岛的五圣睁开了眼睛看着天地,
无尽海的妖族期待着……
三族,人族、等等无尽生灵和无数势力,全部出动,等着一个大时代的来临。
“轰隆——”
“咔嚓——”
难以形容的声响,似乎自心中发出,更是整个天地的变化。
“轰——”只见此前分割的三界,开始剧烈的变化。
……
ps:整合成了一章,之前三章感觉很水,就一章吧。若是有想看的可留言,我给大家发番外。
三皇圆满,五帝开始治世。
总的来说人族五帝期间属于慢慢崛起的时代,第一天皇伏羲为人族暂缓了食物的危机,更有伏羲八卦等,属于开阔的时代。
第二人皇神农,为人族彻底解决食物,用自身的品格为人族立心,此后整理药经等,为人族解决了病灾的考验。
最后的轩辕,先是统一人族,此后改革,人族摆脱三族的依靠,彻底的解决了人族的大患。
可以说,三人的功德和所作所为,已经让人族从蛮荒步入了鼎盛的时代。
接下来的五帝,能做的只有修修补补的圆满人族。
颛顼在位期间,统合了人族信仰,哪怕他的老师是西方的药师,依然阻碍不了人族对无量门的崇拜。
颛顼完善了九州,建立统治机构,定婚姻,制嫁娶,研究男女有别,长幼有序。
针对巫术盛行之风,下令民间禁绝巫教;改革甲历,定下四季和二十四节气,后人推戴他为“历宗”
颛顼在位的时间,只有此前三皇的一半时间,四个元会而已,但他在位期间,却让人族的繁荣更加鼎盛。
延续了三皇的政策和改革,从轩辕人皇的征伐中走出,人族在颛顼治世中,进入了修养时代。
此后颛顼功德圆满,把共主之位传予了帝喾。
而药师也借助辅佐的功德,斩去了一尸,成就了准圣初期的修为。
此外,颛顼因功德没三皇那样大,他功德圆满时,只有准圣中期的层次。
比起三皇差了很远。
帝喾继位后,仍然是西方教辅佐,只是换成了准提门下的弥勒。
帝喾,高辛氏,名俊,出生于高辛,黄帝的曾孙。
他在位期间,以木德为帝,以亳为都城。帝喾明察秋毫,顺从民意,为老百姓着想,仁威兼施,提升自我,使天下人民信服。可见帝喾也是一位恩惠雨露,兆民诚服的帝王。后订立节气,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深受百姓爱戴。
帝喾一样在位四个元会,此后功德圆满,传位于尧帝,也就是人族三皇五帝中五帝第三帝。
尧,姓伊祁,在位期间,继承了神农和轩辕的遗志,在立身立信方面格外的突出。
制定四时成岁,为百姓颁授农耕时令。
测定出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尧设置谏言之鼓,让天下百姓尽其言;立诽谤之木,让天下百姓攻击他的过错。
此外,尧最为人们称道的是他不传子而传贤,禅位于舜,不以天子之位为私有。
他早就认为自己的儿子丹朱凶顽不可用,因此与四岳商议,请他们推荐人选。
四岳推荐了舜,说这个人很有孝行,家庭关系处理得十分妥善,并且能感化家人,使他们改恶从善。
尧决定先考察一番,然后再行决定。
尧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从两个女儿那里考察他的德行,看他是否能理好家政。
舜和娥皇女英住在沩水河边,依礼而行事,二女都对舜十分倾心,恪守妇道。
尧又派舜负责推行德教,舜便教导臣民以“五典”——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这五种美德指导自己的行为,臣民都乐意听从他的教诲,普遍依照“五典”行事。
尧又让舜总管百官,处理政务,百官都服从舜的指挥,百事振兴,无一荒废,并且显得特别井井有条,毫不紊乱。
尧还让舜在明堂的四门,负责接待四方前来朝见的诸侯。舜和诸侯们相处很好,也使诸侯们都和睦友好。
远方来的诸侯宾客,都很敬重他。最后,尧让舜独自去山麓的森林中,经受大自然的考验。
舜在暴风雷雨中,能不迷失方向,依然行路,显示出很强的生活能力。
经过很久各种各样的考察,尧觉得舜这个人无论说话办事,都很成熟可靠,而且能够建树业绩,于是决定将帝位禅让于舜。
尧功德圆满,“百姓悲哀,如丧父母三年,四方莫举乐,以思尧”,人们对他的怀念之情其为深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