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四章 海阔天空

重生无冕之王 格鱼 3293 字 9个月前

赵三自首以后,刚开始还对案件的细节,有些有意无意的隐瞒,对于他来说,这只是他潜意识里为求自保而已,对于别人的问询,他将所有发生的一切都说是郑仁杰指使的,但就是不具体说明是哪些事情。

最终从外赶来的冯庆,将张辉的日记摆在了他的面前,赵三才开始一五一十的交代自己做过的事,有了张辉的日记以及赵三的口供,加上手头上的那份证据。现在案子所有的证据链都已经完整了,冯庆随时可以对郑仁杰实施抓捕。

但就在这时候,冯庆忽然得知,被派去监控郑仁杰的警员,莫名其妙的被召了回来。

接下来,冯庆申请通缉令的过程,也不像想象中那样顺利,原本仅仅需要一个小时的通缉令,现在迟迟的批不下来。

郑仁杰背景深厚,如果没有完整的手续,谁又敢贸然动他分毫,就这样时间一直拖到了第二天中午,对郑仁杰的批捕申请才通过。

冯庆看着手中拿着的这份迟来的通缉令一阵无语,他心中也明白,这时候前去抓捕郑仁杰,多半是无功而返,但以他的级别,面对这样的事情也是无能为力。

以郑家庞大的关系网,抓捕郑仁杰的消息,恐怕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便可以传进的郑家的耳朵里,其实一直以来,郑家对郑仁杰在外的所作所为并不知情,偶尔有些风言风语,也完全没放在心上。

当郑家得知这个消息之后,这才逐渐了解了事情的脉络,不多时便弄清楚一切。

郑家一时间乱了锅,郑家的家主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直接将手中的茶杯狠狠的摔到了地上,直叹郑仁杰这下子可算是通破天了,在确凿的证据下,自己想要帮他脱罪,可是要冒大不韦的。

可是就这么放任不管,那以后郑家的脸面还要往哪里搁,想到周边的对手,一双双虎视眈眈的眼睛,如若这次服软,那今后岂不是任谁都能骑在自己头上?

况且自己的嫡孙,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他去死!想到这里,郑家家主开始想方设法的打通关节,帮郑仁杰脱罪。

但就在这时候,上层传来了更让人震惊的消息,自己的儿子竟被人举报了,被一同举报的还有不少郑家的嫡系,而且已经有人被暂时拘留接受调查。

到了这时候,郑家家主也闻出了味道有些不对,这个节骨眼上突然冒出这么多事情,肯定是有人在对付自己,想到这里,郑家的家主更加不敢轻举妄动。

如此一来,他的手脚便如同被缚住,再也无法明目张胆的帮助自己的孙子郑仁杰,进退两难之下,只能一边拖住专案组的速度,一边抓紧时间安排郑仁杰出国。

随着郑仁杰班机的起飞,意味着郭阳从此海阔天空。

郭阳坐在房间里的沙发上,等待着孙乾的电话,至少要清楚事发的具体细节,这样才能继续下一步的动作,但至少当下已经没了郑仁杰的掣肘,让郭阳感到一阵轻松。

如果事情是按自己的计划发展的话,那郑仁杰暂时可就回不来了,自己在国内已经没有了障碍,可以放心的将心思完全放在产业上。

因为郑仁杰的影响,拍下省城的那块地之后,只是将其抵押给了银行,而得到的资金则投入了美股市场,等自己将钱圈回来,中央商务区的项目也应该列入计划了。

想到这里,郭阳忽然意识到,关于艾丙网推广的方向似乎该换一换了,之前自己并没有在这方面研究太深,现在发现如果现在自己按照上一世的方式来进行发展,似乎有些为时尚早。

因为现如今国内电脑的数量还是太少,现在去跟人谈网上购物,恐怕大多数人甚至根本不知道那是个什么东西。

不仅如此,跟银行方面关于网络支付的合作还未谈妥,即使推广到路人皆知,就现在的电脑和网络的普及程度,那交易量也是有限的。

所以说,现有的条件下b2c做不成,c2c就更不用说了,那需要更大范围的电脑普及。

想了这些,郭阳在回忆上一世自己所经历的社会发展,回忆着自己写过的那么关于互联网的新闻。

上一世郭阳做了一辈子的记者,虽然后来做到了领导岗位但是,一直在这个咨询极为密集的大圈子里。

没多久,郭阳皱起的眉头,舒展开来,脸上也带起了微笑,他很庆幸自己的上一世。

哪怕自己比别人多活了几十年,依然有很多不懂,但,他知道的多,他接触的多。他知道,在哪个年代的社会中,什么才是最有发展前途的。

虽然现在电脑普及的程度差一些,但对于那些企业和公司来说,配上一台电脑,并且连接到网络,已经是较为平常的事情了。

直接面对广大消费者,没有出路那么就面对各企业。做b2b总成了吧,企业与企业的直接交易,不仅可以简化企业资讯流通的成本,更可使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交易流程更快速、更便捷,而且还减少成本的耗损。由艾丙网做第三方担保,如果能够得到各方面的支持,从地面到网络等等全面推广,应该还是有很大机会的。

想到这里,郭阳的脑中灵光一闪,貌似未来的某巴,最开始也是借b2b模式起家的。唯一的区别就是,我现在不愁资金。郭阳那自信的笑容又一次洋溢在脸上。

一直以来,商家总会为自己的产品无人知晓而苦恼不已,这是受当下的通讯环境所限制,想要让别人知道你的产品,就必须在各种媒体上做广告,这样一来广告成本,便成为了产品成本中重要的一环。

间接的拉高了产品的价格,虽然广而告之的目的达到了,但是产品价格过于昂贵,也成为了销售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