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种感觉非常真切,甚至可以说是非常迫切,好像有某种力量急于想要让他知道,有人在看着他。
“催甫……”
杨婵也看到了那个童子,她觉得有些诡异,所以有些害怕。
童子站了起来,站在二十多米高的那根横生出来的树枝上,然后一步踏出。
“啊——!!”
杨婵一惊失声,几乎可以想见那个童子从上面掉下来,但紧接着她却是张大了嘴巴半晌没有合上,吃惊地看着树上,或者说是看着头顶虚空。
那个童子并没有掉下来,而是稳稳当当地站在半空中,或者说是浮在半空中。
“他也是……”
“不,他不是鬼。”
催甫摇头,他能看得出来,那个童子并不是鬼。
可是他却能那样悬浮起来,站在半空,或者道行精深者能够做到,但是催甫自认自己是做不到的,而且他也不知道,要到什么样的道行才能做到这一点。
“你是什么人?”
催甫抬头问他,可是那童子却无动于衷。
“我外公叫催长书,我是催门一脉,外公让我来这里拜访明道姑,你知道她在哪里吗?”
那个童子还是无动于衷。
“你听得到我说话吗?”
催甫下意识里去看那童子的耳朵,这一看之下吓到了他,那耳朵里面打着钉,直接打进了耳洞里。
“这……”
这童子不仅仅眼睛没能视物,连耳朵都是坏的,而且他从出现至今都没有开口说过一句话,催甫有些试探地看向他的嘴巴。
但不待催甫细看,那童子突然伸手指向左边一处,然后便腾空掠去。
催甫一惊,连忙拉着杨婵跟了上去。
只觉空间里一阵浓稠的挤压感,而后便像是挣脱了什么束缚,在催甫和杨婵面前出现一座庵。
城外有一座山,山上有一棵树,很高的一棵树,似乎将天空分成了两半,一半的天空里挂着一轮弯月,一半的天空里则是一轮艳阳。
不管什么时候看去,都是如此景,神奇而不可思议,杨婵看着连连惊奇。
他们经过大半天的路程,终于来到了这里,只是走到山腰间,便可以清楚看到山上的这种神奇光景,而不可思议的是,这种光景在他们上得山阶之时,却没能看到。
好像只有在这座山之中,才能看到如此不可思议的一幕。
“虽然已经听外公说过这里,但真正看到时,还是很难习惯。”
看着身边一脸惊奇之色的杨婵,催甫忍不住笑了笑,看到她的笑容的时候,他便很开心,很满足。
——幸好她没事。
“我们直接到山上去就可以了吗?”
人都已经来到了这山腰间,自然是要登山的,不过杨婵也知道他们这一次来的地方非同小可,也不知道这样直接上山合不合适。
关于这一点催长书也没有多说,催甫也不知道,而且如果直接登山不行,他也不知道其他方法,像是要通知山里的人,可是怎么通知?或者找人引荐,可是人在哪里?
“直接上去吧。”
正欲继续往上走的催甫突然又停下来,贴心地问杨婵:“你累了吗?要不再休息一下?”
杨婵连连摇头,俏脸微红。
自她醒过来之后,便发现催甫在对待自己的态度上很是微妙,那种倍加呵护又忐忑不安的态度也让她小鹿乱撞,每每有一番话到了嘴边却又不知道该怎么说出来才好,以至于多少次都是沉默。
这种发展让她感到气馁,她不想要这样,可是却不知道除了这样还能怎么样。
“那我们继续走吧。”
催甫走在前面,杨婵则小脚微抬跟在后面,看着始终与她保持着那段小小距离,没有过分接近也不曾远离的身影,杨婵的心头微动,然后微乱。
她发现不管自己的速度是快也好,是慢也罢,催甫始终保持着那样的距离,最容易对自己放心援手的距离,他一直都在小心看护着自己。
心下感动的杨婵,不想再沉默下去,她张了张嘴,却身子一僵。
催甫几乎是同一时间便发现了杨婵的异常,转身时发现杨婵神色有异,看着某处,他也不由得随之看去。
不知不觉间,他们离山顶越来越近,山上那棵树分开日月,随着他们越上得山来,那种奇妙的场景便由浅入深趋向明显,直到恍惚过来时才发现,山道左边对应天空那轮艳阳,亮如白昼,山道右边对应天空那轮弯月,幽暗如夜。
而杨婵所看到的地方,是在那右边的黑夜之中,那里簇拥着道道黑色虚幻的身影,身体上挟着阵阵阴气。
鬼!!
催甫退到杨婵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