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红星工业

奋斗1981 步枪 2511 字 10个月前

前年,国家组建了北方工业公司,这给了李路灵感。采取什么样的架构一直是他头疼的问题,考虑到主业是搞军工的,因此他决定参考北方工业公司的模式。总的原则是,重要的企业的绝对控股权必须要牢牢掌握住。为避免出现这次意外造成的影响,因此决定成立红星工业,把所有的企业股份都放在这家公司里,通过制度完善的公司来控制,而不会自然人。

这样至少可以避免“人死了公司也完蛋”的危险。

因此,对红星工业公司的管理层,就必须要严格地考察任命。

“以红星厂为核心企业,形成一个企业联合体,这个企业联合体主要是通过控股公司,也就是红星工业来维系。红星厂与红星防务公司合并,重组为红星地面防务公司。我已经和振兴公司谈好,他们会把海滨船厂移交给红星工业,以此换取持有红星地面防务公司百分之十的股份。”

光靠振兴公司手里的红星防务公司的百分之二十股份,是换不来红星地面防务公司的百分之十股份的。这个账不难算。方鹤成让李路提条件,李路没有怎么犹豫就要了海滨船厂。

海滨船厂只能造千吨一下的军用舰艇,主要是作为海军的舰艇修理厂,没有什么技术实力。不过位置很好,有两公里的海岸线,这一溜和红星厂的连起来之后,那可就是差不多十公里长的海岸线了,占了港湾西边的一大半。

军区后勤部没有怎么考虑就答应了,因为海滨船厂不算什么。当然李路有他的考虑,船厂,那必须得有的。

也就是说,红星地面防务公司的股份划分是红星工业持有百分之九十的股份,振兴公司持有百分之十的股份。振兴公司就是个打酱油的,抱着李路的大腿赚外汇是唯一目的。

那百分之十早晚也是李路的,因为十年八年后部队经商被叫停之后,这些股份都会被清退。花点钱买回来就是了。

凭借李路和部队良好的关系,又因为振兴公司仅占有百分之十的股份,显而易见,作为红星工业旗下最重要的板块,红星地面防务公司就是李路的帝国,谁也插不进手。甚至可以说,李路把振兴公司拉进来,就有辟邪的考虑。红星防务公司为什么不会被盯上,还不是因为里面有振兴公司的股份。哪个脑子瓦特了的去打部队企业的主意。

至于红星工业公司,至少十年内,李路是哪怕零点一的股份都不会分出去,必须要保证百分之百的持有,这样才能有效应对未来出现的风云变幻。就好比一支部队,军事主官拥有至高无上毋庸置疑的权力。

红星厂机关楼会议室从来没有这么热闹过。

长方的会议室南北朝向,北面是主位,主位后面的整块墙壁上挂着和朱老总的画像,画像下面贴着几个红色的大字——红色精神,钢铁意志,大国军工,重铸辉煌。

一张长条桌子呈南北走向,特别打造的红木桌子两侧能够就坐共计二十二人,居中的位置则只有一个位置。主位正对着的对面的墙壁上是两面印在墙壁上的旗帜,一面五星红旗,一面是红星厂的厂旗。红星厂的厂旗是居中两颗重叠的红星,向四周散发出光芒,昭示着红星厂的产品未来走向全球享誉各大战场以及热点冲突地区。

一股浓烈的党委会议室风格。

主位的左侧拐着一条横幅,上书“红星公司第一次管理层全体会议”。这条横幅已经透露出了一个重要信息——红星公司。

这似乎是一个全新的企业名称。

红星厂、奋远公司、国光建筑材料厂,简单地说,所有的人员的编制都没有超出这三家公司。比如红星防务公司,比如红星进出口贸易公司,比如奋远外贸公司,又比如奋远电子厂,等等这些,有些是实体,各有所属,有的就是一块牌子,比如红星进出口贸易公司,至今那块牌子都还挂在红星厂南大门。

李路走进来的时候,所有人员已经在自己的位置上坐着,不过依然没有看见张卫伟和万山。大家对此感到十分奇怪,万山不在还可以理解,张卫伟几乎是大内总管这样的角色,没跟着李路就是十分奇怪了。

一些人也注意到,刘贵松也没在。

到处都透着古怪的气息。

李路压了压手示意大家坐下,把本子放在桌面上,打开,然后慢慢的环顾一周,直截了当地说道,“诸位,当前的情况大家都知道,我不过多的说明。咱们直接进入正题。本次会议就一个主题,整顿整合。”

他指了指横幅,说,“红星工业有限公司,已经完成了注册,是个人独资企业。现有所有的公司工厂当中,除了红星厂,其他企业里,我个人以及红星厂持有的股份,全部转为红星工业持有。”

李路侧头看了眼苏童,苏童马上抱着一叠厚厚的资料挨个地发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