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情况基本清楚了。
李路的目光顺着炮弹打来的方向看向此时还看不见的被树林遮挡住的焦东村,后勤运输队绝对想不到有敌军特工队混了进来,措手不及的情况下,肯定会损失惨重。
他没有丝毫的犹豫,马上做出了决定,道,“老张,你马上掉头返回,开上车,找到后勤输送队,提醒他们。我和万山过去看看情况。”
“是!”
三人飞快准备起来,此时装备方面最明显的进步在于,他们携带了摩托罗拉公司的最新产品,手持大功率对讲机。尽管重量和体积还很大,但比起需要背负的单兵电台,已经属于小巧型,通话距离达到了五公里。
红星厂自己制作了战术背心,左边肩膀后面可以固定对讲机,使用软质线路把送话器和耳麦分离,耳麦挂在右耳上,送话器挂在脖子那里,使用摁键式开关控制开启关闭。
这差不多是简陋版本的第二代单兵电台了。
亮点在战术背心上面,李路亲自设计的前后能够插入防弹钢板的战术背心,能够满足四个备用步枪弹夹、四个备用手枪弹夹、四枚手榴弹、水壶、防毒面具等的挂载。这是试用版本,李路带过来想着有机会就穿上试试,毕竟越往南越靠近交战区,但没想到才进入南防镇就得用上这些试验阶段的装备。
准备妥当,李路交代了张卫伟几句,随即和万山掩护着张卫伟驱车掉头返回。目送张卫伟走远之后,李路和万山越过道路,钻进了树林朝着焦东村的方向而去。
海边的地貌依然保持着自然态势,六十年代的大砍伐没有波及极南之地,到处都还是绿意盎然的粗细不一的树丛,挡住了从海边吹过来的风。
树林间隙的平地和小块空地,是渔民们见缝插针开荒出来的田地,种植着一些热带农作物。李路顾不上这些,径直的踩踏了进去,抄最近的路线快速运动接近焦东村。
李路的判断没有错,有一股敌军特工队利用我海防空隙,使用小型渔船贴着海岸线进行渗透,潜入了焦东村。但是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撞上了焦东村的民兵连,发生了遭遇战,匆忙之下,他们依然按照计划向标定的道路发射了迫击炮弹,打烂了路面。
能够看见焦东村的时候,正是嗮谷场,空旷地带,中间有几堆草垛。此时,李路和万山都已经能听见枪声,零零星星的枪声,但是却没有停止的迹象。这说明村里正在发生着交火,规模并不大。边境沿海的村庄的民兵组织大多搞得很好,有抵抗力量这在李路的意料之中。
他稍稍松了口气,朝万山打了个手势,万山竖起大拇指之后,李路猎豹一样跃出去。
李路正待把想法说出来,让张卫伟和万山一块来探讨探讨,突然前面落下几颗炮弹,把前面的路面砸了个稀巴烂!
下意识的,李路把lc80开进了路边的树林里,一脚刹车把车子刹住,随即取出门板夹层位置的五四式手枪,同时推开车门,人就滚了下去。
他的动作非常快!
根本不需要他多说什么,张卫伟同时推门滚下车,而万山则一个后翻,直接从第二排翻到了后备箱里去。李路的这台主要用来干农活的lc80拆掉了第三排座椅,因此后备箱非常的巨大。
万山翻到后备箱里的时候,李路已经运动到车尾部,拉开了后备箱的门。万山把里面的两支五六冲战术改扔出来,李路接在手里,连同两个装满了备用弹夹的帆布背包,快速来到车右侧,把其中一份扔给张卫伟,两人马上以车头为掩护,建立了方向。
背了一支五六冲战术改之后,万山把五六轻机枪提起来,又背了一背包的弹药,提了两个弹鼓,人就从车上下来了,迅速的往左侧去,找到一处小土坡,马上就在那里建立了机枪阵地,枪口直至前方道路。
整个过程,从前方有炮弹落下到完成临时防御阵地的建立,居然没有花掉三十秒!
可想而知李路三人的战斗意识和战术素养多么过硬!
此时,李路才会去思考一个问题——哪来的炮弹?
“头儿,这里距离前线有一百多公里,怎么可能会以后炮弹!”张卫伟很紧张,百思不得其解,他的紧张来源于,他基本能肯定那不是越军的炮弹。
李路冷静地说,“但是这条路距离海边只有两公里。”
张卫伟猛然想到,如果选择从海路渗透的话,距离不到五十公里!哪怕对渔船来说,那也只是两三个小时的事情!
但是,有可能吗?
这片海湾有很多海军的巡逻艇,越军的特工怎么可能渗透到这里来?
“那是八十毫米左右口径的迫击炮,分解状态能够通过单兵进行携带。”李路观察了一下大概百米外的弹坑,皱眉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