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权是个场面的人,政策放开之后,他凭借着家里那点关系,嗅到了一个全新的市场——倒卖批文。新政策出台是一回事,行政机构的适应需要一个过程,这个时候就凸显出了一些有能力快速搞到批文的人的重要性来。
不少港澳商人看到了陆港的发展潜力,尤其是奋远公司的巨大成功,都深刻的刺激着他们。因此资本纷纷出动,耸动着大鼻子找了过来。一些批文,按照正常流程走,一年半载批不下来那是很寻常的事情。这是决然接受不了的。
于是,何权就混了个风生水起。最难弄的港资独资企业批文,他能卖五万元以上的高价。他常常对朋友说,在陆港这个地方,论最有钱的,除了奋远的老板,那就到他。
但这个人很会来事,对领导,甚至小小科长,都很客气,满脸笑容的,很少在有职务的公务人员面前拿有钱人的架子,他懂得自己是靠这些人帮衬吃饭的。而对港澳商人更是客气了,那是客户,衣食父母。
对其他人,就没什么好脸色了。
场面上基本就是何权在撑着气氛,他能说能听粤语,对双方都兼顾得很好。擅长察言观色的他注意到,黄老板不断的去看牛军,别有一些意思在里面。
拿起酒给牛军满上,不顾牛军摆手拒绝,何权说,“牛老师,黄老板以后就是你们教育局的财主了,你快代表代表,敬黄老板一杯。”
这时,黄副局长也说道,“牛老师,我刚才和黄总聊起来才知道,我和黄总啊,很有可能拜的是同一个祖宗,都姓黄嘛,祖籍都是胡建。这个你要替我多敬黄总几杯酒。”
牛军勉强笑着摇手拒绝,说,“黄局长,黄总,我实在是喝不下了,对不起啊,你们慢慢喝。”
何权脸色变了变,但依然保持着微笑,“牛老师,怎么不给黄老板面子,黄局长也在呢,呵呵。”
暗藏威胁。
“对不起,我真的喝不了了,黄总,我以茶代酒敬你,欢迎你莅临陆港投资。”牛军端起茶杯,说道。
陆港市教育局有个印刷厂,在大量港资涌入的情况下,手里有企业的都想招商引资。市府甚至发话了,哪个部门能招商引资一百万,直接年度先进,那意味着更多的奖金。对部门领导来说,能拉到千万投资,官升一级。
这不,连教育局都坐不住了。
要说陆港市教育局的地位是蛮尴尬的,陆港地区的高校全都集中在陆港市,但是,除了一家陆港师范学院,其他高校要么省属要么部署,校长书记级别比市长的都要高。在这种情况下,市教育局也就管管辖区内的中小学,这就是个清水衙门。
不过,八十年代的教育经费还是可以保障的,去到九十年代,情况就会很不乐观了,然后需要到二十一世纪初前面几年,国家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教职工们的待遇才慢慢上来,继而成了比肩公务员的受欢迎的职业。
总而言之,这年月在学校当老师,就个人前途而言,有两条路,要么就是一路走到底,要么就是找机会转入从政。八九十年代许多官员都是从教育系统转入的,这是因为特殊的时代环境形成了政府官员的平均学历水平较低,继续补充高学历人才。
因此,教而优则仕,是当前有想法的教育人员的目标。
市府对引资的重视使得直接开出了价码,不管哪个部门,能拉来一定数额的投资,就给予相应的奖励。
有个印刷厂的市教育局,自然的也是心痒痒的了。
陆港印刷厂规模不小,承担着陆港日报、新光明厂日报以及华新社每日消息的印刷任务,除此之外,陆港地区百分之九十的纸质宣传物,都是从后整个印刷厂出来的。而陆港地区的中小学教材,也全都是该印刷厂出品。
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规模,市教育局的领导想要印入港资对设备进行改造,提升生产技术,扩展市场,同时也是一项业绩。
教育局的一名副局长和办公室主任以及本地的一位批文党,二十多岁的样子,比较年轻,就数他的话最多,港商这边是两名中年男子和一名年轻女子,操着一口港普,年轻女子的普通话比较渣渣辉的还要渣渣辉。让李路意外的是,坐在教育局领导这边的女子是牛老师。
张卫伟背对着,因此不知道后面的情况,而李路不动声色,并没有什么过多的神情变化。
牛军刚才就看见了李路,也是很惊讶,目光无奈而冷淡的看了李路一眼,就装作不认识李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