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编制装备

一代战将 玗石页 1097 字 9个月前

除了预备役兵外,日本的兵役制还有后备役兵88万人和补充兵役240多万人,各种兵役人员合计有448万多人。

而当时的中国,只有203万现役兵,预备兵役和后备兵役一无所有。

因此,中日两军在接战一回合之后,中国部队后续的战力会大幅减低,但是日军却得以在迅速整补之后,仍可以于第二回合中保持相当的水准。

日军不仅兵力补充系统完备,后勤支援系统和机械化水平之高也是中国军队望尘莫及。

王亮简单地估算了一下,按照其后勤支援系统和机械化水平,日军的增援,平均时间根本用不了10天。

他们最远可以调动遥远的西北雁门关部队,从停止进攻,转进千里登舰,再航行到上海战区集结,平均不到10天,在这方面充分显示了机械化战争时代的军队必须是机械化的,有了机械化,一支军队可以当多支军队用。

精壮的士兵只有插上机械化的翅膀,方能振翅高飞。

反观中国军队,穿草鞋,徒步走,乘车还经常受到日机袭击,徒增伤亡。

如果战事吃紧,从其他地方调动部队赶来增援,时间上讲也是来不及的。

若国军第20军从贵州开赴淞沪战场,从贵州徒步出发,一直走到湖南辰溪才能坐上船,从长沙坐火车运到前线最短也要三十几天。

淞沪会战是一场消耗战,国民党根本就消耗不起。

再看武器装备,国军最先进的大炮是德国克虏伯山炮,最大口径也不过75毫米,射程仅仅几公里,与日军舰炮根本无法相比。

王亮根据从军需官那里弄来的数据来推算,在面对日军战舰之时,最好的办法就是集中1个连的山炮轰击日舰,但是无法穿透厚重的甲板,只能在军舰上留下一片火光和一点斑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