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6章战略大转移

1984之狂潮 再次等候 2179 字 9个月前

……

对荆建来说,名声已经比赚钱重要许多。他本来就是为了中国产业提升而开展这些大项目,既然不需要?那也没必要勉强。万一自己千辛万苦的把项目搞成功,最后却要背个“侵吞国家财产”的恶名,那不是要气得吐血?还不如识时务激流勇退呢。

然而荆建手中的巨额资金不可能闲置,于是他开始了“战略大转移”。

在整个二月期间,荆建旗下的几大投资公司频频出手,在美国,分别增股和持股了微软、思科等八家高科技公司,成为其排名前几的大股东,共花费6800多万美元。并且以42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一家小游戏公司,改名为种子游戏;

在中国,唐山民营企业大丰钢铁厂“海外融资”628亿日元,国内贷款8400多万人民币,上马一期炼铁、炼钢以及连铸等项目,将从日本平田财团购买主要生产设备,而其他将从国内设备生产厂家采购。而这项出乎意料的大投资,让唐山地方喜出望外,剪彩的那一天,唐山地方主要领导几乎全体出席,着实让小中风光了一场;

在日本,以274亿日元的价格收购第四大院线,并且改名种子(日本)院线;

在澳大利亚,以8700万澳元的价格,从威廉姆家族手中购买akr公司53的股份,并且在澳洲证交所另出资1亿1千多万澳元,让akr公司私有化成功。akr公司在澳洲内陆米多贝克山区拥有两块储量惊人的富铁矿,然而很悲哀,由于国际上铁矿石价格疲软,威廉姆家族根本无力巨额的基础建设投资,也寻找不到其他买家,因此只能转卖给了荆建。而荆建也向澳洲地方政府承诺,在未来十年内,投资总额237亿澳元,进行矿场的公路、铁路和码头的修建。

荆建本以为汽车厂项目绝不会出问题,甚至都做好了最大让利准备,反正他的出发点并不是在项目的成功盈利方面。然而就是最不可能出问题的地方,这次反而出问题了。

从董泽瑞的介绍中,荆建了解到,一开始的谈判倒是挺顺利。然而就在这时,就有人提出一个方案——为什么要和香港那家公司合资呢?就不会直接从苏联引进吗?

应该说,这些人的理由十分强大。既然苏联政府愿意拿出汽车厂设备和技术,那就作为两国政府的项目,直接引进好啦!中国并不缺人民币,而苏联方面应该也能接受用中国商品折价。以二汽这个苏联援助的老工厂作为基础,在云安建设合资厂。如此一来,跳过荆建这一方,而中苏双方的股权都能得到大幅度的增加。

而且谈判中的焦点也将不复存在。高昂的销售价能得到保证,国产化率基金也将控制在机械部的手中。甚至国有企业要钱方便,多多少少能够让国家多拨些资金,就不会现在这样三瓜两枣的3000万了,目标起码定个3、5亿吧?至于其他……?什么提升卡车产业、保证国有资产增值等等,这些都已经是不值一提的小理由了。

事实上,这就是国内汽车行业固有势力的某种反扑。保证卡车产业依然被几家厂垄断,保证对外来搅局者的封杀。当然,他们用了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国家利益!

荆建一听就已经明白,自己碰到了传说中的“突然死亡”。这根本就无法争取,随便做什么,都会遭遇方方面面的有色眼镜。怎么?你还想对国家利益动什么歪脑筋吗?既然羊肉都吃不到,那么惹上一身骚就是白痴了。

而且从董泽瑞的话中得知,机械部已经倾向于这个建议,云安市当然也是“向中央靠拢”,连苏联方面都有些心动,甚至董泽瑞都是以规劝荆建为主,要让他“以大局为重”。应该说,几乎所有的人都支持这个方案。无非还未达成正式协议,所以在谈判桌上拖着赵新等人罢了。

……

一时之间,荆建的头有些晕。十几亿卢布的贷款没了,合法进口苏联东欧物资的渠道没了,甚至在苏联解体时准备好的“组合拳”也都没了。这一大笔的损失……?荆建就想骂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