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建并不在乎短期内自己吃些亏,他一直相信一句话——没有没用的人,只有不会用人的傻缺。而且他曾经经历过前世的大下岗时期,知道那些下岗人员的悲惨遭遇。从内心里,就不希望那些悲剧重演。比如说,现在波兰和保加利亚的那上万电影院和文化部门员工,荆建非但没有裁员,而且保证他们的收入逐步上涨。因此在当地获得极佳的口碑。既然在国外都能这样,就更不用说国内了。
“我明白。”简森笑着耸耸肩。他其实倒没什么不满意,尤其是德尔塔动力现在的效益还是比较不错。另外,明年上半年就准备纽约上市,更会给德尔塔动力带来充沛的资金。而简森个人的身家同样将会遽增。
等到正餐送上,品尝着鲜嫩的小羊排,几人开始商量起了汽车厂的事宜。首要解决的当然是定址。还有就是尽量从国家和地方政府那里获得更好的优惠条件。
关于这些,赵新已经搜集了不少资料。对眼前这位突然出现的年轻人,他多少有些好奇。从话语中能听出,这位荆先生应该能掌握决定权。不过……似乎太年轻了一点。
然而这并不妨碍赵新的汇报,他介绍的很详细,荆建也听的很认真:“荆先生,苏联方面的意思是沿海地区,我们也觉得沿海地区是比较适合的地点,最好能靠近良港。而我们目前的选择有……”
可就在此时,几人都没发觉,有一位年轻姑娘正迅速的靠近。她快步来到荆建桌边,一拍桌子,对着荆建怒目而视:“喂!你就是那个荆建?”
所有人都被这意外吓了一跳。荆建疑惑的看着那个姑娘,二十左右,脸庞精致,短发牛仔衣裤,一副假小子的打扮,浑身上下散发着酒气。奇怪的是,荆建根本就不认识这位姑娘。
无论如何,荆建并不想在大庭广众下引发什么冲突。于是皱眉问道:“请问您……?”
张亚光这次是劫后余生,今天特意前来表示感谢。交谈了几句,发现这位耿直哥依然心有余悸,荆建心中好笑,知道了吧?这就是耿直的代价哈!
于是在安慰了几句后,荆建主要是和闫琨在闲聊:“小荆,问你件事,现在部里死咬住四百万美元,最好能达到五百万美元。可那些外商像是对过口供那样,到了三百万以上就不愿意涨,你这里有什么办法吗?”
荆建就有些奇怪:“那时候五十万马克你们就乐得屁颠,现在已经三百万美元,还有啥不满意呢?”他心里还藏着一句,自己当时开底线二百万美元的时候,那个吕良的态度就像是挖了他祖坟一样,现在居然已经有三百万了。
闫琨苦笑了几声,有些事他也很无奈。无非是政出多门,一个领导一个主意,导致底下办事的无所适从。
于是荆建就笑了:“闫工,这事我真不了解,也没啥好法子。”这些象牙塔里的研究人员有时候确实幼稚,就算自己真有办法,也不会主动去找麻烦啊?
……
对闫琨、张亚光他们是顺手帮忙,而汽车厂的事就是主动关心了。
短短几天时间,与苏联的初次谈判就已经结束,双方已经在香港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苏联方面占30,而另外70归荆建所有。由于所有的技术、设备和零配件都将另外出资购买,这部分的股份等于是白送给苏联方面的,因此根本就没什么不满意。
随后就是香港公司出面,准备与内地的合资谈判。于是在今晚,荆建就与简森、伊里采夫和一位来自津重的退休总工赵新一同吃顿“工作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