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章四面楚歌

1984之狂潮 再次等候 2270 字 9个月前

“哦。”荆建抬腕看了看表,已经快要五点,“想吃啥?吃完后去我家一次。给你们广州带了些小礼物,参加拍摄的人人有份。”

也许这个时期的人对政治很敏感,最怕这种上纲上线的文章。但荆建根本就不以为然。在他眼中,无非就是某种论坛撕逼,而且是谁也说服不了谁的那种。

然而荆建这样漫不经心的态度,彻底把夏昕然给惹急了:“都十万火急了,你还就想着吃?”

“民以食为天,这是大吃货帝国的种族天赋。”荆建开玩笑道,“上次是谁捧着肘子啃得满嘴油呢?”

此时寻常家庭确实荤腥见得很少,虽然比改革开放前好了些,但最多也就是咸菜到咸菜肉丝的……飞跃。像荆建这样大吃大喝的更是相当罕见,所以夏昕然她们一直很欢迎荆建的请吃请喝。当然,夏小姐的吃相问题,荆建绝对是夸张了。

听到这话,夏昕然断然决定不再理睬荆建,俏脸一板:“我去食堂了。你的臭东西我不稀罕。”

“嘿嘿,有鱼哦?有大虾哦?”

“你哄小孩子呀?”

“好了好了,知道你是关心。走吧,一个人吃饭没味道。”

“那你……”

“走之前我不是写过篇文章?早已经寄出去了。算算时间,差不多应该发表了吧?”

“是吗?真能发表?”

“当然喽。”

……

之所以荆建有信心发表,那是因为有沈院长的暗中支持。不过对荆建来说,无非就是一次打嘴炮,闲得无聊水一贴而已。

果然,那篇文章顺利的登上了《华夏电影报》,可是随后的反响,把荆建吓了一大跳。

这是个纸媒的时代,更是个全民辩论时代。光说发行量,现在的报刊可以横扫未来那些报刊十几条街,往往一个热点的讨论,可以让全国人民战斗的天昏地暗。

比较有名《光明日报》的那个就不说了。其他什么“大学生救人牺牲值不值”、“个体户雇佣多少人才算剥削”、“气功的流派”、“鸡血针一天打几次”……,反正正经的、乱七八糟的,什么都能辩论一番。

而电影无论是中外,向来是人民群众的最大热点之一。因此“电影是否要全面商业化”,仿佛像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立刻引爆了整个论坛……哦不,是报刊媒体。

而在80年代,其实内地的电影也曾经有过惊人的辉煌,不说那部神话般的《少林寺》,像《庐山恋》、《牧马人》等一大批的优秀影片都票房超亿。乖乖,知道这是个什么概念吗?当年的电影票仅仅只有一毛!

如果以现在50元的电影票计算,那就是500亿的票房收入!什么好莱坞,什么大船、人奸啥的,和这样的票房一比,简直就弱爆了。

当然,到了80年代末,香港、国外的影片通过地下渠道不断进入,内地电影就慢慢的出现了颓势。像沈院长这样的居安思危者,肯定想要有所改变。然而相当部分的保守人士依然沉浸在曾经的辉煌之中,对任何改变都是深恶痛绝。

论战一开始,就完全失去了控制。群众来信简直要把各大编辑部给淹没,有趣的是,几乎是一边倒的赞同保守势力。

“……我是一个基层的宣传工作者。电影艺术不仅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更是党的宣传武器之一……”

“……现在许多人言必称国外、言必称好莱坞,失去了文化上最基本的自信。应该承认,好莱坞在商业上是很成功,但每年同样有大量的低俗庸俗的烂片。就想问问,艺术是金钱能买来的吗?”

“……编辑叔叔,我是红星小学的小明。电影为了钱是不对的。我最喜欢的表演艺术家是孙悟空。叔叔,能给我张晓庆姐姐的电影画报吗?”

“楼上+1”

“楼上+10086”

“……”

忽视后面的那几条评论,反正与后世的热帖差不多。一时之间,荆建似乎突然处在四面楚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