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引导话题

1984之狂潮 再次等候 2195 字 9个月前

荆建声音低沉:“我没那么高尚的觉悟,没想过世界大战什么的。但我认为,既然已经落后,我们中苏两国就应该抱团。你们重工业发达,我们发展轻工业为主,让人民的生活更好。嗯,就这么简单。”

诺娜琢磨着这几句话,沉默了一会儿,举杯微笑道:“让生活更好!干杯!”

“干杯!”

其实对前面的商业部分,诺娜无非是泛泛而谈。但一聊到政治,她就相当用心。与此时许多苏联人一样,看着国内经济变得越来越窘迫,诺娜一直百思不得其解——我们伟大的苏维埃怎么啦?

其实苏联的经济问题远远比中国严重。最最倒霉的是——苏联有海量的石油!

勃列日涅夫上台后,为了安稳局势,一方面,给民众不断上涨工资收入;另一方面,严格控制物价上涨,甚至几十年主要商品价格纹丝不动。

看上去相当幸福吧?民众家里的钱富得流油,简直是用不掉的苦。真是跑步进入了共产主义社会。然而铁幕的存在,苏联人民手中的卢布根本就没用,除了去喝一瓶瓶的伏特加和银行存款数字上涨,居然就找不到花钱的地方?真的没地方花钱,免费教育、免费医疗、免费住房……,所以说,对当时穷的哭死的中国来说,只余下羡慕嫉妒恨了。

然而,事情如果一分为二的话,对苏联的企业,这样的政策就苦逼了。想想也知道,大集体全福利还工资年年涨,产品又不许涨价,那就剩下唯一的结果——生产越多,就亏本越多!

诺娜的情绪明显有些失落,总有种说不出的感觉。其实和这时候的中国一样,诺娜这样苏联官员考虑角度总是不同,尤其她是沐浴在红旗中长大,而且还那么的根红苗正。

对技术转让的商业价值,诺娜倒没什么概念,也不会把这当做很纯粹的商业谈判。而她所想的是:“这会不会泄密?难道为了一些金钱就把苏维埃人民的宝贵财富白白送人?中修得到这些先进的卡车技术后,会不会与苏维埃为敌?……”

反正在类似的体制下,类似的官员思维都差不多。而且在内心里,诺娜还是相当的骄傲,不管怎么说,对中国这样的落后国家,她总有着浓浓的优越感。

盛了一碗鱼羹,放在诺娜面前,荆建柔声细语的微笑道:“卡车应该算是民用技术。而且中国落后的地方实在太多,外壳什么的可以逐步国产化,发动机、变速箱什么的就需要一段的时间研究。没办法,中国太穷、人工也便宜,组装的卡车价格就能低一些,也能好卖些。等十几年后,我们完全掌握了技术,你们苏联也应该有新技术了吧?而在这段时间里,起码每年也需要发动机、变速箱什么的进口吧?”

见诺娜听得聚精会神,荆建笑了笑,继续道:“合作的方式同样多种多样。你们可以选择转让我们需要的车型,也可以整车加零部件组装,生产线的方式,甚至可以合资……”

“合资?”诺娜一声惊呼,接着感觉到自己的失态,“抱歉、抱歉,真的能合资吗?我对这个方案比较有兴趣。”

“呵呵。那就简单点说个大概。你们苏联的汽车厂或者什么部门,先和我在香港成立一家公司。然而以这家公司为主体,与中国的厂家再合资。你们出技术、中国出场地和职工,而我出资金。具体的合资比例可以以后再谈。”

“等等,布兰布尔。”诺娜的脑子似乎有些乱,“我是说……为什么先要香港成立的合资公司?还有,还有,我们的汽车厂和你们合资,你们中国政府会答应吗?”

“诺娜,慢点,问题一个个来。”荆建笑着吃了口鱼,很显然,荆建已经引导住话题,慢慢的掌握住了主动权,“香港成立公司方便。打个比方,你们有10的股份,这家汽车厂盈利了一亿,你们想拿到一千万的人民币呢?还是想要同样价值的港币?在这点上,其实我和你们苏联都是同样的立场,都希望能够方便的获得硬通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