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的民营航天公司?是我听错了什么吗?欧美的私人航天公司也不过是刚起步,国内的民营航天公司只能说是刚萌芽,从事的业务也属于一些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王志伟对此没有兴趣。即使是现在遇到了一些挫折,他也没打算委屈自己,当场就委婉地拒绝了。
正当王志伟思考着该用怎样的词汇来再次拒绝对方,这名中年人却先递过来一份资料,“这是电推火箭技术的一些资料,也是我们公司的技术储备之一。”
“电推火箭?”王志伟接过资料,先是满怀疑问地扫了一眼,然后就被彻底吸引进去,直接站在那里就激动地翻阅起来。
全电推火箭是目前全世界航天界都在全力推动的发展方向。目前主流的化学火箭,是通过推进剂催化反应或氧化剂燃烧剂反应产生高温,将推进剂加热后喷出;电推火箭不使用化学燃料,而是用电能加热或电离推进剂,使其加速喷射而产生推力。
对于同样的宇航任务,电推火箭消耗的推进剂约为化学火箭的十分之一甚至更少,具有振动小、低成本、长寿命和较安全等一系列优点。但是其缺点也非常明显:推力太小,一般小于100牛。在地球上,质量为1公斤的物质所受重力大约为9.8牛,也就是说目前单个的电推进系统所产生的推力普遍不超过10公斤,对比单发化学火箭发动机可以达到的数百吨推力,还差得太远,只能在无阻力的太空环境下应用。
现在各国的此类研究其实就是为了解决两大问题:一是提升电推进系统的推力和比冲指标,二是继续减少电推进系统的消耗。王志伟导师领导的课题组,就是着力于第一个问题的解决,也是王志伟的专业方向,而他现在拿到手的资料里,就记载了数条提升推力的成熟思路。
这些资料自然是陈文浩从外星科技中摘选的。他想在航空航天领域有所作为,已经不可能再像以前一样孤军奋战,技术上或许不成问题,但是他并没有长三头六臂,不可能同时完成需要几十人上百人的专业团队才能实现的工作量。当然,外星科考船上的加工设备已经修复完毕,只要他愿意,随时可以让小西生产出需要的黑科技设备。可是这样的话,对提升地球科技水准能起到多少作用?
最近几个月,陈文浩和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在全力推行人才招揽计划——这个被称之为“年轻学者千人计划”的招聘方案,将瞄准全国乃至全球的著名高校的相关专业学生,以及各大科研院所的年轻技术人员,邀请有潜力的人才加盟。
这些刚从学校毕业的年轻学生,若是按照国内现有的体制,在各大科研院所里只能按部就班地从事很基础的工作,想出头想做点有新意的研究,敖个七八年有点资历再说吧。
事实上,对新人而言,国内尤其是体制内的航空航天岗位黄金时期已经过去了,十几年前只要是航空航天专业毕业的本科生,就有大把的岗位和研究机会向他们招手,可谓求才若渴,而现在……,就不多谈了。而国内的民营航空航天公司又是个萌新,没有规模,不成气候,吸纳不了多少技术人员。
现在在航空和航天领域内,最吃香的就是具有丰富经验的研发和管理人才,需要的就是能带领项目组、为研发指引方向的领头羊。刚毕业刚入行的新人要么苦熬资历,将最具创造力的十年时间用来做很基础的工作;要么就是改专业方向,从事相关的软件工程或电子工程。
可是对陈文浩来说,他最需要的却是一大批受过专业教育、精力旺盛、思维敏捷的人才!其他科研院所最重视的研发方向和研发思路,他反倒资源丰富,有的是现成的技术资料,需要的却是一个可以吸收和发扬这些技术的技术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