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人脚步一顿,随即又哼一声,脚下迈步越快,跟上了发条似的。送行众人脸色越发的黑。
杨总捕心情却越发的好,哈哈大笑道:“我门中儿郎,整日为京中百姓安危奔波,我这王捕快常日里巡街,亲近乡里,与人和善,守护一方,得人爱戴,那是理所当然。尔等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知道咱们辛苦,却也不需如此小肚鸡肠吧?若尔等读书人尽是如此,那可真真丢人!”
这话直白粗浅,极为主观,很有杨总捕风格。若是其他时候,想必早被惯会咬文嚼字的文人们怼得找不着门了。但如今却因王川一事,众读书人没一个接杨总捕的话。
韩同尽量忽略了杨总捕的话,直视王川,道:“这位王捕快虽在六扇门,但能引桃花姑娘和其他姑娘青睐,想必也是风雅之人。韩某以六篇桃花小诗,才换得桃花姑娘临别赠柳,却不知王捕快可有什么好诗词,以报小桃花借柳相留的情谊?”
杨总捕脸色一下子又变,正待说话,小桃花却抢上一步,道:“韩先生莫要为难王捕快了。王捕快平日里辛苦,花街里都受他照顾,小桃花敬爱王捕快为人,亦和敬重韩先生诗词一样。王捕快不是与诗词相伴的人,自然无需以诗词回我。小桃花听王捕快一声谢意,就已经足够啦。”这话里已然很明显地偏向王川,在场所有人都听了出来。韩同神色微变,眼神里愈发不善。
当然,身为书院长辈,韩同不会对王川一个六扇门里的年轻小辈过不去——至少不会表面上过不去。韩同脸色眼神都是一闪而逝,叹一口气,笑道:“也罢,我一个书院先生,去和一个小捕快计较,确实也是不该。”
话里谦让,话外却含义颇多——这是说他和王川不是一个档次,犯不着和王川计较呢。王川听得眼角一抽,直想那手里柳条抽这道貌岸然的老不休一顿,心念一动,微微一笑,又耍起口舌来:“好叫韩先生知道,小子当年也是有些诗才的,被京中不少私塾先生都看中了,要收小子为弟子。然而小子只想做事,不爱念诗,就没入私塾读书,而是去了六扇门武院。后来自打进了六扇门,小人一心为京中安稳,整日奔波,别无他想,这一腔诗意啊,就都喂了狗。这会儿要比作诗,小子可真不如您。”
韩同和送行众人脸色都是一变。这帮人都是花街里流连风月的人物,诗词曲赋是最拿得出手的,王川一句“一腔诗意喂了狗”对他们来说,可谓诛心。
不过王川深知这群读书人善争口舌之利,这话出口压场,哪还容人争回来?当即向杨总捕一拱手,道:“总捕大人,我们要务在身,却才出京就被您领着一群人拦了这么半天,实在耽搁不得了。”
“那他娘还等什么?公务要紧,管我们干什么,快快上马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