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儿臣能力尚不足,总该给儿臣一段准备的时间吧?”赵桓脸色发白,身子颤抖,声音也有些发颤,完全看不出一点喜色,倒像是在忍受煎熬。
赵佶摇摇头:“桓儿,眼下时局异常,所以朕只能给你举行一个简单的仪式,就算把江山社稷交付给你了。明早大臣们会在垂拱殿等候,到时你随朕到殿前接受百官跪拜,让他们把该尽的臣子之礼尽完,朕就离开这里,由你君临天下,安守社稷。”
“父皇,儿臣,儿臣……”赵桓还想再推辞几句,却觉双腿发软,眼前发黑,咕咚一声倒在地上,不省人事。
“陛下!”黄门惊呼一声,伏在地上,摇晃赵桓。赵佶忙命人去传太医。不多时太医赶到,为赵桓诊了脉道:“陛下宽心,太子殿下只是一时痰盛昏厥。臣有专治此病的成药,殿下服用之后,不过一夜便能痊愈。”
赵佶喃喃道:“好!好!快快服待太子服药。吓死朕了……”
……
宣和七年腊月十三,清醒过来的赵桓在垂拱殿接受了百官的朝拜。随即他发布了人生的第一道圣旨:尊赵佶为教主道君太上皇,退居于龙德宫;尊郑氏为太上皇后,居于撷景园。以少宰李邦彦为龙德宫使,蔡攸为副使,随时恭奉道君太上皇的旨意。以太子妃朱氏为皇后。大赦天下,改明年为靖康元年。
又过了两天,赵佶便在李邦彦、童贯、高俅、蔡攸等人的护送下,匆匆离开汴京。而同时,京中的亲王贵族、富豪巨贾也纷纷出京,一时间通往江南的驿路之上,人头攒动,喧声鼎沸,人人争欲先走。
而北面,金军已经渡过黄河。朝京城最后一道防线大名府而来。不过大名府有重兵把守,金人攻了几天之后,发现不能快速破城,便放弃攻城,绕过大名府,朝汴京而来。
这几天里,赵桓也在耿南仲、吴敏等人的策划下,调整着京中一些重要的职位。唐恪、李纲、种师道等被贬之人获得重新启用。
时间便在这种紧张的备战之中飞逝而过,新年的不知不觉地到来,历史正式进入靖康元年。
新年的第一天,金兵已经抵达京城之北的陈桥驿。
浚州。
残破的城门落在地上,一队队的金兵纵马从上面踏过。城内的街道之上,杀人放火之声一路蔓延开来。
浚州的南门同样打开,城中的百姓,还有溃败的士兵拥挤着向南而逃。金人破城之后便是屠城,城中百姓如果被逮住,鲜有幸存者。
城南一角,金人古怪的吆喝之声隐隐传来,宅中妇人收拾了一些干粮,正欲带着孩子向城外逃去。
“不行,来不及了!”听到金人的声音,丈夫一把拉住她,“先躲到地窖去吧。神工楼的人不是说了嘛,金人不会在城内呆太久。”
妇人慌乱地点点头,拖着孩子随丈夫来到茅厕之中,躲入牛槽之下的一个洞中。从里面将洞口掩藏好了之后,一家人屏息坐着。稍过了一会,金人搜索摔砸的声音传到洞中,好在他们搜得并不仔细,见家中无人,听声音似乎是捉了几只鸡便离开了宅子。
一家人在洞中呆了两天,这其间他还听到很多的雷声,大冬天地响雷,男子也直叹老天无眼。
两天之后,直到院子之中长时间听不到有人进入的声音,男人才悄悄地出来。此时天色已黑,他溜到街上打探一番,确认金人已经离开之后,才回家将老婆孩子接出地洞。
“唉!街上到处是死人,咱们这是捡回一条命啊!亏得听神工楼那边的话,挖了这个藏身之所,这力气真是没有白费。可怜那些不听劝图省事的……”
夜风之中有呜咽之声传来……
……
浚州乃黄河岸北的最后一座城,金人攻克之后,随即踏冰过河,直冲汴梁而去。过河时候,金军遭遇一些麻烦,便是有些宋人用火器炸裂冰层,让大批的士兵落水而亡。但当金人调整策略,弓马出击之后,宋人的这些阻拦也就效果甚微,根本拖不住金兵前进的步伐。
十二月十二,赵佶呆呆地坐在睿思殿的龙椅之上,黄门不停地给他递上前方的战报。这些战报除了中山府顽强抗敌、太原府死守城池之外,大都是哪里又失守,哪里又被攻破之类的丧气消息。看到后来,他已完全没有半点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