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有限前知,时空逻辑【第三更】

走进修仙 吾道长不孤 3413 字 2024-04-20

“什么?”

冯落衣猛然瞪大的眼睛。

尽管他时常有砍了那个逆徒的欲望,但是,在绝大多数时候,这个徒弟还是不错的。

至少,对万法门很不错——除了差点废掉万法门接近一半的弟子之外……

他居然需要调整呼吸,平复心情。

数分钟之后,他才对用月落兰曦说道:“兰曦道友,还请详细说明。”

“具体的我也不是很清楚。圣皇也只说了这么多。”月落兰曦说道。

冯落衣脸色阴沉。

“真我如一,初心不易”,人族入门的心持。仙院制度还在的时候,每一代助教弟子,都会不厌其烦的根下一代弟子说明这个事情。而如今学府制度下,这更是直接写进了蒙学德育课本当中,作为格言来流传。

按理说,已经是长生者的王崎,是不需要再复习这种东西的。

除非是……

有什么,会让王崎失却“初心”的事情?

王崎失了初心,与仙盟的情感联系直接断开,叛出仙盟,然后被人打杀?

还是失手灭了他乡,然后被人打杀?

不知道为什么,冯落衣对王崎很没信心的样子。

这个混账东西,有可能的死法实在是太多了,根本想不过来!

他对月落兰曦拱了拱手:“兰曦道友,这句话我一定带到……”

月落兰曦摇了摇头:“也无需太急。这并不是会马上发生的事情。”

“是的,我了解了。”冯落衣叹息:“但是,会大概率发生,对吧?”

“也许?”月落兰曦摇了摇头,看着脚下的大海:“我距离有限前知的本质,却还是太远了。对于所谓时空,了解得也是不深。”

冯落衣手在算器之上一抹,然后对着月落兰曦拜道:“兰曦道友,能否多告知在下一些关于‘有限前知’的事情?”

他却是希望能够从有限前知的特性里,扣除一些东西。这里面,说不定就藏着玄机,能帮王崎度过一劫。

“你们人族也有一些说法,也接近了这个领域。”月落兰曦沉思:“按照圣皇的说法,你们自然就会知道这种的……这样想来,稍微说一点常识性的东西,倒也可以。”

冯落衣感激的点了点头。

月落兰曦说道:“在说有限前知之前,却是得先说说遗族们曾今有过的时间观念。对于更高境界的强者来说,过去不是唯一,未来也不是唯一。对于未来来说,‘现在’只是一个‘有可能’的过去。对于过去来说,‘现在’则是一个‘有可能’的未来。一切都在或然之中。”

离开南溟学府之后,冯落衣陷入沉思之中。

王崎的根本元神神通,以及明族学徒工。

感觉哪一边都不像是“对人族很有用”的样子。

但除此之外,人族还获得了什么吗?

或者说,那个报告中提到的、认定人族和明族利益一致的明族长生者,是一个……呃,比艾轻兰、王崎这些小一辈天才还要厉害的研究者?以后能够研究出什么很厉害的东西?

或者,这个根本不是指短期利益,而是一个长期利益?人族控制了明族的光明世界,就等若拥有了一个可以远远不断产生火之民研究者的世界?

可是火之民研究者,有这么厉害吗?

还是说,王崎的论文,干系重大?

冯落衣思来想去,还是觉得王崎的论文最有嫌疑了。他打算回去之后,立刻招来生灵之道、焚天之道的研究者,共同研究王崎的新论文。

另外……要不要在各大期刊上刊载,然后在各大学术论坛上高亮……

不,这也太嚣张了一点。就算有龙皇陛下的背书吧……他在完全知情的情况下,都觉得这是在以权谋私咧……

王崎写的就是一个案例而已。一个案例,说是论文,都有几分勉强了。

还是一个元神法的论文

王崎从地下出来,都好几年了。他元神法模型,也已经公布了许久——这还是去掉元婴法及其他兼修法门的结果。

但时至今日,仍旧没有第二个修士以这个元神法成就元神。

这个元神法实在是太过变态了。光是“看懂”,就刷下了绝大多数仙盟修士。应该说,金丹期修士里,能看懂的也不多。

就算看懂了,达成这个元神法修行前置条件,也是困难重重——光是要兼修好几门功法,还每一门都修到神髓,就够困难的了。这一关又要刷下去不少人。

既能看懂,也能达成修炼前置条件的修士……基本上也是天才一流的人物了。这种人,自己设计自己的专有元神法就够了,也没必要模仿王崎的路。

另外,这一门元神法,千变万化之处,等闲元神期修士还真驾驭不住——或者说,冯落衣怀疑,这元神法的复杂度已经超过了正常元神期修士的驾驭能力。

王崎修成这元神法的同时,可是还靠着外道,成就异数,直接奔着仙人去了。

从“普及性”的这个角度来看,王崎的元神法,可真是渣渣。

这样的元神法,就算请人该成下品元神之路,都不可能——就算劣化许多倍,都没有几个元神期修士能驾驭其变化。

因此,王崎的根本元神神通,目前也就他自己一个人而已。

也就是说,这个报告,根本就没有太大的研究意义。

“得想个法子,让更多人族看到他。”冯落衣思考片刻之后,就同月落兰曦道别:“兰曦道友,族中事务繁忙,我得继续去处理了……”

“等一等,冯道友。”月落兰曦道:“其实,圣皇还有两句交代。我只是担心道友听完之后,就会乱了阵脚,失了从容,所以现在才说——不过,预先说明,这并不是迫在眉睫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