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求保底月票】:宁州水患

在很多眼皮浅的人的眼中,治理河道就跟将钱丢在河里一样,听个声儿,不赚钱。

这么做的恶果很快就来了,战乱这十余年,宁州发生了两次大水患,五次小水患,死亡百姓约有上万,历年损失的农作物价值近百万贯。根据村民描述,这几年的水患一次比一次厉害。

今年运气还好,雨季下雨量不大,河道没什么动静,但明年就说不准了。

姜芃姬让人带她去各处堵塞河道看看,回来画了一幅简略的图。

“直接治理主干河道不太现实,时间赶不及,财力人力都不够。”姜芃姬道,“倒不如先清理这几条支流,扩展河宽,分担主干河道的压力。等缓出时间,再对主干河道进行疏浚。”

姜芃姬又圈出几个地方,说道,“这几处拐弯不如改了,裁弯取直,让泄洪洪水更加顺畅。”

吕徵倒是没多大意见,“主公打算交予谁来做?”

宁州原先的府衙机构都已经崩了,姜芃姬攻打过来之前,宁州的内政都被当地士族把持,几乎成了土朝廷。她清理了一波,蛀虫是干掉了,但也没了可用的人……

姜芃姬想了想道,“前阵子不是发了招贤令,第一批征辟已经下达,从里面挑选几个可靠的过来……对了,那个叫芈婳的人就不错。我记得她的答卷有一题就是模拟如何治理河道,她的假设建议相当有可行性,不是一昧的纸上谈兵。可见这人也是个实干派,值得重用。”

姜芃姬用人一向不管对方什么出身,什么资历,只看对方的责任心与能力。

尽管这种用人制度不符合这个时代,但姜芃姬才是制定规则的人,只有旁人服从她的份,没有她妥协的道理。三言两语,姜芃姬就决定将宁州的事情交给芈婳这位初出茅庐的新人。

“我书信一封让她过来上任,等她人来了,我们再走。”

饶是芈婳对自己有信心,可当这一封任书摆在她跟前,她也有种做梦的错觉。

兰亭公这个决定……当真不是一拍脑袋,随便定的?

南盛是天下五国中最倒霉的一个国家,先是南盛灭国、南蛮屠戮再到各家诸侯揭竿而起、结盟伐蛮,历经战乱十余年。各州郡都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但时不时还会有暴民乱匪作祟。

姜芃姬有心治理,但这是个漫长的工程,不是三两日就能解决的。

一切都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才行。

处理好花渊的事情,姜芃姬也没有急着带人离开宁州,因为有事情绊住了她的脚步。

“宁州的水患居然这么厉害?”

姜芃姬一行人暂居在宁州州府,此处州府多年未曾修缮,瞧着连寻常商贾的私宅都不如。

幸好,州府不是什么豆腐渣工程,稍微打扫打扫还能住人。

姜芃姬在这里住了两天,闲来想起州府应该有往年案卷,这也是了解宁州情况的最好途径。

她让人将州府堆积的案卷整理出来,众人刚打开库房就吓一跳,成堆成堆的案卷杂七杂八得搁着,上面落了厚厚一层灰,里面腐臭的空气呛得人喘不过气来。他们整理了两天才将库房的案卷搬出来,不少案卷都被蛀虫毁了,分门别类收拾好,再由姜芃姬挑着看过来。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里面不仅有堆积多年的冤案错案假案,还有很大一部分的水患记录。

看了这些姜芃姬才知道宁州每隔几年都会发生水患,水患不来还好,一来就是水漫金山,死伤百姓无数,良田庄稼几无幸免。姜芃姬让卫慈他们把治理水患相关的竹简找出来,结果却无语发现类似的记载连一成都没有,很多内容还敷衍得不行,费劲儿整理才弄出不少干货。

“子孝,你派人去找找有没有长居在宁州的百姓,询问一下各年水情如何。”

吕徵问道,“治水并非短日之功,耗费人力物力财力巨甚,你打算在这里耗多久?”

做事要分得清轻重缓急,水患也不是年年都有,治理起来也不是一两年就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