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旁人都说“字如其人”,通过字能看得出一个人的心性。
事实证明,这话就是屁话。
聂洋的“墨体”学得老师七分精髓,外人都以为他是君子,谁知他却是精于计算的小人。
此时的字,自然是聂洋最拿手的“墨体”。
“你当真是……自己私下练的?”
夫子目光复杂地看着聂洋,他竟不知这乞儿有如此天赋,险些埋没了。
聂洋点头,可怜兮兮扭着手指,巴巴地道,“小子乞求夫子行行好,允了小子一口饭吃。”
夫子叹道,“罢了,这抄书篆刻的活就交给你了。一日两顿,可还行?”
聂洋笑道,“多谢夫子,小子来日若有青云之日,必不忘夫子恩德。”
“青云之日?”夫子笑着摆手道,“哪有这么简单的,你顾好自己再说吧。”
聂洋为何将私塾定为目标?
因为他需要活路,不甘当个普通人,若是不努力找寻出路,难道要活生生冻死饿死在破庙?
私塾有些藏书,聂洋在这里帮忙,既能阅览书籍了解这个时代的详情,还能解决温饱问题。
他看向桌上的宣纸,心中浅叹。
前世虽有纸张,但纸张十分珍贵,产量又小,许多小士族都只能用厚重的竹简,刀笔刻字。
这会儿,居然连个私塾教书的寒门读书人都能用得上这般均匀细腻的纸张。
由此可见,这个时代整体水平应该比前世好许多。
手脚冻疮又痒又疼,但聂洋像是没感觉,神色如常地开始抄录。
起初还有些不适应,抄了一下午,速度快了许多。
没多一会儿,夫子给他送来一套洗得发白的衣裳,衣裳上面摆着两只木盒。
“这套衣服你穿着吧,还有些涂抹冻疮的膏药。”夫子问他,“你可有落脚的地方?”
“小子现下住在三里外的破庙。”
“那破庙四面透风,你住在那儿,跟露天野地有什么区别?”夫子听后蹙眉,破庙一不能挡风二不能挡雨,住在那儿找死呢,“要是不嫌弃,不妨在柴房住下,等天暖了再作打算。”
聂洋双眸流露出感激之色,诚恳道,“多谢夫子。”
自打这日开始,聂洋便安心在私塾柴房住了下来。
白日勤勤恳恳为夫子抄录到处借阅过来的书籍,同时暗暗将上面的内容记了下来。
夫子一日提供两餐,但每次分量都很足。不知不觉到了三月,这日私塾放学,夫子去镇上办事儿,聂洋也没任务,他就躺在廊下浅眠偷了个懒。等他睁开眼,天边已是红霞满天。
夫子坐在一旁瞧他,“你来这里也有一月多了,如今还不知你名字。”
聂洋道,“小子姓聂,单名一个洋字。”
这一世的父母早死,他们也没来得及取名字,聂洋也不知他们姓氏,干脆就沿用前世的。
“聂洋?洋者,多也。河水洋洋,北流活活。”夫子笑道,“倒是一副极好的景象。”
顿了顿,夫子问他,“你还有其他家人?”
聂洋怔了一下,摇摇头,“没有……”
他已是孤家寡人、众叛亲离,哪里还有什么家人。
“方才听你梦中呢喃‘聂清’,还以为是你在世的亲人。”夫子惋惜道,“你的天赋极好,若是家里肯供你读书,日后还能在官场上博个前程。不说光宗耀祖,至少也能衣食无忧。”
当夫子说出“聂清”二字的时候,聂洋的脸色刷得全白了,毫无血色。
自从他醒来,一直为生活而奔波,夜深人静之时也克制自己去不想前世的事情。
未料到……他居然在梦中呓语了?
“怎么了?可是哪里不舒服?”
“多谢夫子关心,小子很好,只是骤然想起堂兄,心里很是难过。”
不知夫子脑补了什么,望向聂洋的眼神更添几分怜悯。
太康六年。
正值春寒料峭,永国南方悄悄来了春意,但北方边境还飘着小雪,积雪没过脚腕。
聂洋以为人死之后便是魂归黄泉,走上奈何桥,喝了孟婆汤,忘却前尘,转世重生。
结果——
他还是太年轻了。
聂洋作为士族聂氏三房嫡子,尽管不受长辈重视,但穿衣嚼用都是上好的,从未吃过苦。
他被聂清送到姜芃姬面前受死,只来得及匆匆留下遗言便被对方枭首,脖子一凉没了意思。
不知过了多久,他重新有了知觉,不仅脖子很凉,手脚驱赶更凉,好似置身冰窟窿。
他挣扎着睁开眼睛,一眼便瞧见破破烂烂的瓦房屋顶,转动眼球,他又瞧见室内黑漆漆一片。聂洋心下骇然,诧异地府居然是这么个模样,费劲儿抬手撑着床起身,很快就惊愕了。
他身下是一堆干草枯柴铺成的“床榻”,身上盖着臭气熏天、乌漆墨黑的东西,露出袖子的双手全是皲裂和冻疮。不仅如此,他还发现自个儿脚上光溜溜的,脚腕脚掌被冻得乌青。
“莫非兰亭公杀人焚尸,吝啬得连个衣裳都不给留?”
聂洋口中喃喃,刚说出口便被自己的声音惊了一跳。
前世的聂洋声线不如聂清那般清冽儒雅,却也是充满少年朝气,如今这声音呢?
听着约莫六七岁的样子,尽管很沙哑,但掩盖不了稚色。
这时候,聂洋才惊觉双手双脚都缩小了。
他费劲儿起身,余光瞥见破窗外头白雪皑皑,隐约还有穿着严实的百姓走过。
聂洋茫然了一阵,慌张发现情况也许和他想象中有很大差距。
“难不成——这里不是地府?”
当聂洋试图出门,脑中突然传来一阵剧痛,一段陌生而略显模糊的记忆充斥他的大脑。
“果真不是地府。”
半晌过后,聂洋露出又惊愕又仓惶的神情,看着似哭非哭,心下茫然无比。
聂洋死于姜芃姬之手,死后并没有魂归地府,反而在另一个全然陌生的朝代重生。
这具身体是个乞儿,父母双亲死于饥荒,他靠着偷鸡摸狗以及好心人的资助才活得这么大。
生活如此艰难,乞儿也努力地活着,但还是被昨夜突降的大雪冻死了。
再醒来,内芯已经变成了聂洋。
重活一世固然欣喜,但如今这个情形——倒不如死了痛快。
聂洋口中吐出讥讽,“生前作恶多端还有重来一世的机会……呵,这老天爷……”
真不知老天爷到底是厚待他还是故意折腾他,这具身体是个无父无母、无名无姓的孤儿,身无分文也无家宅,硬生生冻死在这破庙。附近百姓唤他“狗子”,孩童说他“傻子”。
如此糟糕的身世,若无机缘,怕是一世都翻不了身。
聂洋终究还是个古人,他的思维更加偏向于这个乞儿其实是他的转世。只是不知怎么的,孟婆汤失效了,让他记起了前世。按照这个思路想,他如今这个身世处境倒也解释得通。
前世作恶多端,所以来世没有荣华富贵,只能贫贱一生。
聂洋勾唇露出些许讥诮的冷笑。前世好歹也是士族出身,正经八百的名门贵子,如今却是个乞儿,哪怕他奋斗上去了,顶多跻身寒门之列,遭人鄙视和白眼。如此想来,心有不甘。
不过,目下想这些还太早了,他要先解决吃饭取暖的问题。
聂洋思来想去,循着记忆去村庄附近唯一一间私塾。
这个世界的考取制度与他所知的考评不太一样,反是科举取士。
科举取士的形态与兰亭公在丸州推行的教学晋升制度有些相似。
不过,幸好是科举取士而不是考评取士,不然的话,聂洋这辈子都爬不上去。
考评取士最看重出身家世、容貌,才华反而是其次。
聂洋这一世的身份只是个乞儿,寒门都算不上,光是出身一项就被永远拒在官场之外了。
科举取士,他还有几分机会。
聂洋人冻挨饿,偷偷扒在私塾窗外偷看,瞥见教书夫子讲的内容,心下添了几分满意。
尽管这个朝代的历史与他所知内容大相径庭,但二者的字却一样,聂洋不用当个文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