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5:南盛,乱世之秋(十一)

这般财富,莫说一个东庆,怕是天下五国都找不出第二家能与之相抗衡!

姜芃姬翻了翻账册,越看脸色越阴沉。

陶氏等人比她想象中还要贪婪!

食盐是百姓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必需品,消耗极快。

陶氏连同其他士族将食盐垄断,价格随意抬高,食盐的质量也得不到保证,时常掺杂泥沙或者别的什么,某些地方还出现一连串中毒事件。奈何陶氏等人权大势大,百姓无处申冤。

姜芃姬道,“孝舆,这几日辛苦你了。”

徐轲可是大管家,这些事情都是他的活儿。

徐轲面上应下,心里苦笑。

他回去要让夫人寻梅准备好被褥席子,做好加班准备,这几日怕是回不去了。

谢则做好犯人的交接工作,扭头去了韩彧府上。

自打和离,韩彧待在家里的时间越来越少,大多时间都在外头东奔西跑。

哪怕回了家,他多半宿在自己院子,偶尔才会去两个妾室那边坐坐。

谢则这回登门拜访,无出意外扑了个空,倒是撞上刚刚放学的韩润几个。

“谢叔父找家父有事情?”

经历了母亲的打击,韩润瞧着稳重了不少,眉宇间也添了几分这个年纪不该有的坚毅。

谢则为难地道,“有是有,只是……颇有些为难。”

韩润道,“家父最迟也要七日后回来,若有什么要事儿,不妨告诉侄儿,侄儿帮您转达?”

谢则叹了一声,说道,“这事情与小郎君的母亲有关。”

韩润手一顿,险些失态。

“母亲怎么了?”

韩润一心学习,外界的消息来源不多,他还不知道外祖家已经出事了。

陶氏上一年的盐务纯利润抵得上两年军费。

若是算上同期其他士族同盟的盐务利润,约等于五年军费!

人家霸占盐务一整年,足够姜芃姬练兵练个四五年!

“难怪陶氏等人死都不肯松口,这般利润的确是令人心动。”

谢则轻叹一声,派人将账册和搜刮出来的银钱资产全部封箱,一件不落运往丸州。

主公的私库在陶氏面前,的确算得上穷得叮当响!

谢则没有刻意羞辱擒拿的犯人,但也没有优待他们,这些人一路上可是吃足了苦头。

落马之前,他们可都是五指不沾阳春水的贵人,一顿饭要吃寻常人家一年的伙食,稍稍摆个宴席就是花钱如流水、挥金如土。如今却要徒步赶路,脚下只有简陋的草鞋或者木屐。

韩夫人倒是没吃多少苦头,看在韩彧的面子上,她可以坐马车,每日三餐都是两素一荤。

其他人可就惨了,一天只有两顿,吃的都是粗面馒头和干硬的粗饼,头一天磨破一双草鞋,第二天脚底板全是密密麻麻的水泡,第三天小腿肿胀欲裂……韩夫人不忍父母受苦,私下将食物留给二老,岂料他们毫不领情,反而打翻了食案,汤汤水水泼了她一身……

韩夫人越发心冷,硬起心肠再也不管他们。

第五天,二老却主动找上她,希望她能照拂一下几个年幼的侄儿。

陶父陶母心里仍旧憎恶韩夫人,面上却露出几分哀戚之色,看得韩夫人心下动容。

“我和你父亲一把老骨头,死了也就死了,但几个孩子还年幼,哪里受得了这个苦头。”陶夫人抹泪道,“陶氏以后还要靠他们振兴,万万不能有损失啊。先前是为娘不好,怒急攻心做了荒唐事儿,让你受了委屈,但一家人哪里有隔夜仇呢?你的几个侄儿万万不能有失!”

韩夫人本想拒绝,最后还是拗不过二老,偷偷将几个侄儿藏到车厢。

谢则那边听了这事儿,干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派人给韩夫人的饮食加厚了几成。

陶氏家大业大人也多,韩夫人光是亲侄子便有三个,亲侄女也有四个。

不过,陶母只让三个孙儿去坐马车,发烧感冒的孙女一个不管。

谢则心软看不下去,干脆派人收拾出两辆马车,专门安顿七岁以下的孩童。

队伍还未抵达丸州象阳县,姜芃姬抄了士族家产的消息却像插了翅膀一样飞得到处都是。

姜芃姬和士族的关系并不融洽,这件事情爆发出来,二者更是剑拔弩张。

在这些有心人的撺掇下,民间慢慢流传开姜芃姬暴虐贪婪的名声,为了一己私欲,捏造莫须有的罪名抄没人家的家产。她今天抄了陶氏几家的,明天缺钱了,会不会跑去抄没别人的家产?还有人故意编了歌谣嘲讽,连陶氏散播的虚假消息也被他们利用,拿来攻讦姜芃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