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8:伐黄嵩,东庆一统(三十)

“好是好,但……”杨思道,“过犹不及。”

自家主公的想法很好,但也要捏好一个度,不然会适得其反。

姜芃姬点头道,“这个我知道,所以我想将军籍统一管理,统一记录在册。但凡有人违反军纪,不仅会绝了自身的晋升之路,同样还会累及子嗣后代,三代之内不能从政从军,子嗣不能享受一切军属福利。待来日,金鳞书院扩张分院,犯错军士后人同样会被拒之门外——”

杨思暗中摸了摸鼻子。

刚才还跟她说“过犹不及”呢,自家主公直接下了狠手。

这一制度要是推出去,谁敢犯事儿呢?

犯事儿的代价太大。

很多人脑子里都有“传宗接代、光宗耀祖”的执念,

一旦违反军纪,不仅会令祖宗蒙羞,还会祸害后人的前程。

某个方面来讲,这比杀了人还令人痛苦。

姜芃姬道,“我这只是大致想法,具体怎么定,还是要等人齐了,集思广益。”

除了这些,姜芃姬还和杨思探讨了不少,姜弄琴看着自家主公的眼睛一直冒着崇拜的星星。

杨思一看就来气,他长得不比主公好看么?

这一下午,他没少浪费口水啊,怎么不见她怜惜自己?

“我的呢?”

杨思眼巴巴问姜弄琴手中的水囊。

姜弄琴冷笑一声,“没有,这是主公的。”

杨思:“……”

嘤!

最初的军制简单粗暴,文武不分、军政一体,地方诸侯虽有一定的调兵能力,但必须听令中央皇室,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地方诸侯豢养私兵、组建私人武装力量蔚然成风。

军权过于分散,自然也为整个社会动乱埋下了隐患。

为了顺应政治和经济制度,军制改革也刻不容缓,军政开始剥离,转变成以君王为中心的高度集权化军事体制,文武开始分职,奖励军功制度也更加明确,兵源从单一的渠道转而面向普通百姓,再将军赋压力转移到百姓身上,兵力进一步扩张壮大,有利于战争动员。

如今的军制更加复杂多变,以东庆为例,和平时期,为了保证兵源稳定,东庆皇室下令将兵卒家人编入军籍,强迫对方世代从军,战争时期则强征普通百姓入伍,强迫他们当兵卖命。

军籍二字对于普通百姓而言,不是什么好词汇。

如果不是姜芃姬弄了种种措施,百姓对“军籍”可是避之不及的。

这种军制下的兵卒,战争素养自然高不到哪里去,打仗划水,至多比注水兵高一些。

地方势力还能用钱财招募大量私人武装势力,例如姜芃姬曾经的部曲。

天下五国的军制大同小异,大多都是从大夏朝时代继承过来的。

各国因为国情不同,略有变化改动。

姜芃姬的野心很大,她不满足现状,她要让自己的军队成为真正的顶尖精锐!

她思考军改不是一日两日了,心中早有了腹稿,一旁的杨思认真听着。

二人时不时低声交流探讨,时间流逝飞快。

杨思越听越是心惊,同时也拔高了对姜芃姬的评价。

自家主公能收割那么多脑残粉,自身魅力不可谓不强。

他道,“若是这么做,诸人可会反对?”

姜芃姬暗中翻了个白眼。

“他们反对做什么?他们又没有尝过吃空饷的滋味,没有得到过的,失去了也不会可惜。”

杨思一噎,顿时没了言语。

他不由得怀疑,自家主公到底从什么时候萌生军改的念头,早早就开始布局了?

姜芃姬和杨思刚才谈论一人多职衔多粮饷的问题,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假如杨思身上不止一个职衔,他一人就能领到对应职衔的粮饷,实际上众多职衔只有一个是实在的,其他都是虚名。说得再简单一些,他一人干了一人的活,最后却拿了好几人份的工资,导致资源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