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5:伐黄嵩,东庆一统(七)

他现在可嘚瑟了,聂洵出错意味着他的判断就是正确的,

聂洵骑着马、垂着头,许久不发一语,只是面色颇显苍白。

原信见聂洵没什么反应,颇觉无趣。

抵达谌州之后,原信先收拢残军,派遣先锋斥候探查姜芃姬军队浪到哪块地方了。

仗着以战养战的流氓战术和强大的机动性,姜芃姬这伙人庚泥鳅一样滑不溜丢,很不好抓。

原信等人刚渡了峡江,风瑾便着手开始恢复失地,顺便清缴原信留下的万余兵马。

孟浑嘲笑道,“万余兵马便想守住沧州一郡,怕是太天真了。”

虽说聂洵靠着手段营造出十万兵马的假象,风瑾早就看穿了他的诡计。

原信舍不得刚啃下的战利品,不顾聂洵的反对派人留守,将本就不多的兵力又一次分薄。

换而言之,他带兵阻击姜芃姬的兵马只有三万四,干得过五万精锐?

万余兵马能守住一个郡?

一个县都勉勉强强呢。

孟浑掰着手指头算了算两军悬殊的军力,他觉得——

“军师,这么欺负人是不是不太好?”

主公那边五万兵力,他和风瑾再带一万五过去。

那就是六万五打三万四,前者还附带了偷袭暴击属性。哪怕原信是主场作战,还有一定人力属性和后勤属性加成,战斗人数能上升至五六万,但也经不起前后蹂躏呀。

风瑾笑道,“若是孟将军觉得不太好,大可以作壁上观,等着主公秋后算账。”

看戏谁不会啊?

找个视野极佳的观众台,搭个草棚、抱着水果,舒舒服服的。

他们敢这么做,到时候怎么向主公交代纵容原信深入沧州的事儿?

孟浑也想到这点,心下一横——

死道友不死贫道!

孟浑等人用了最快的速度攻回失地,同时抢占了峡江渡口,渡河追击原信大军。

与此同时,原信掘地三尺之后,终于找到上蹿下跳的姜芃姬拆迁抄家队——

正所谓“山不就我,我就山”,原信想要躲,那也得看看风瑾愿不愿意让他走!

占足便宜、逞完威风就想抹嘴走人?

聂洵对沧州再了解能比得上孟浑?

孟浑才是土生土长的沧州人!

不过——

聂洵这家伙有些难缠,他得想个办法让对方掉以轻心!

风瑾目光微闪,心中一动,瞬间有了算计。

孟浑和这些谋士混久了,多少也摸清楚了规律。

“军师有计策了?”

风瑾笑道,“计策也不难!聂洵途径峡江,必然千般防范,我们不易得手。既然如此,为何不让他们顺利渡了峡江,待他们与主公短兵相接,我们紧跟其后,渡江反抄他们的退路?”

不少诸侯打仗的时候,往往会抢占合适登岸的渡口河岸,为的就是保证我方渡河不受敌人侵扰。谁都知道“半渡而击”这句话,所以大军碰到河流总会万般谨慎,聂洵自然也不例外。

谁都知道,渡河过程中受到影响,轻则伤筋动骨,重则全军覆没。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姜芃姬和北疆的濨水之战,坑得整个北疆爬都爬不起来。

聂洵自然不会像北疆那么蠢。

按照正常思维,风瑾应该紧跟其后,等原信大军渡江到一半再动手突袭。

聂洵肯定会防着风瑾这一手,风瑾这边即便能成功,估计也是收效甚微。

既然如此,干脆反其道而行之!

任由原信大军渡江,之后再派兵抢占峡江河岸渡口,堵住他们的退路!

等原信和姜芃姬的兵马对上,前方紧张、后方空悬的时候再动手捅一刀——

同样的计策,颠倒了前后顺序,达成的效果截然不同。

且说另一边——

在聂洵的苦口婆心下,原信只能憋屈地带兵撤离,只留下一部分兵马驻守战果。

一路上风平浪静,根本没有突发情况。

“军师什么都好,唯独危言耸听、涨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臭毛病不好。沧州兵马本就不堪一击,有什么可担心的?一路行来,不都是残兵败将?偌大沧州恍若纸糊,一捅就破!”

原信坐在高头大马的马背上,不满地对着两旁副将抱怨,粗犷大脸上全是不耐烦的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