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事的战斗都特别的惊心动魄,尤其是在和一帮训练有素的鬼子打的时候,那战况将会异常的激烈。
美国大兵总是以为他们的实力能够碾压鬼子,在顺风局的情况下怎么打都不会出事儿,可他们忘了一件事,那就是打仗,哪有十拿九稳的。
很多时候顺风局都是由逆风局转过来的,而他们要学习的就是怎么把战斗方面的优势全部转化成力量,把劣势全部都转化成优势。
所以一帮美国大兵上战场的时候特别尴尬,刚拿着一个汤姆逊扫了一梭子子弹,嗷嗷叫的想拿这借来的八路军大砍刀冲上去砍俩鬼子压压惊,一旁的老兵一下就敲在他们的钢盔上,骂道:
“瓜皮,赶紧转移!”
没办法,很多时候阻击战打不过就只能转移,反正他们也不亏,鬼子如果敢追的话就打他们一个伏击,所以在很多时候鬼子一旦追出五里以外,还追不到的话,马上就会停止追击,这是他们和八路军打仗所学习到的经验。
所以每次战斗八路军打不过就跑的这种做法,实在是好到不行,因为怎么打都不亏。
但一帮美国大兵就受不了了,他们觉得就应该像超级英雄那样一个干十个,手里抱着一挺机关枪就冲上去扫死一大片鬼子。
这种想法被无数的老兵强行纠正,因为在战场上很少会出现这种情况,鬼子又不是傻子,你拿着机关枪打他的时候,他不会打你呀?
所以,很多美国大兵都特别的无奈,抱着手里的汤姆逊不撒手,插在墙上的也从弹匣换成了弹鼓,为的就是能够在战场上打更多的子弹。
八路军的老兵还是很喜欢单发的栓动步枪和半自动,对于这种搂一下扳机就扫掉一两块大洋的奢侈做法表示很不满。
子弹有多精贵谁都知道,但这帮美国大兵从来都不知道省钱,上去就是一梭子,冲锋枪的射速有多快谁都知道,有可能手指头稍微松慢了一秒钟,整个弹鼓里面滴子弹都没了。
一帮老兵身上拿着的半自动倒是很好用,可是带着的子弹却特别少,很多时候还是得学习鬼子的那种求精度射击。
小鬼子的这种说法不是没有道理,在资源匮乏的情况下,要想增强效率就只有提高精度。
鬼子和美国打尚且使用这种方法,比鬼子更穷的中国也没有别的方法了,甚至咱们连求精度这种简单的想法都办不到。
“班长,你的那把毛瑟步枪能不能借我用用,我感觉那把枪的精度好高啊,而且杀伤力也很大!”
一大队这边,一个戴着钢盔,下巴上的带子已经松开了,满脸胡茬的美国大兵朝老兵班长问道。
后者一看这美国大兵要动自己的宝贝,差点一枪托拍过去,不过想到人家是客人,手里的汤姆逊冲锋枪可比他这把毛瑟步枪要贵多了,索性就递给了人家。
“我告诉你啊,耶这把毛瑟步枪可是正宗的德国造,是我们司令员想方设法的从黑市上购买来的,一般的人根本就不够资格配备!
不过老毛子的莫辛甘纳和你们美国的春田步枪也可以,但是比起这出色的毛瑟步枪,我觉得还是差了点。
不过,听说你们现在已经淘汰了春天步枪,改用加兰德半自动,那玩意儿,可是一直在烧钱呢,一场战斗也不知道会打掉多少弹药!”
老兵班长在一旁感叹着,而在这个时候他没想到的是,美国大兵居然从身上掏出来一个狙击镜,看样子应该是35倍的,所以他喝水的时候,忍不住一口喷了出来,惊叫道:
“特奶奶的,你小子居然还有这种好东西,干嘛不早拿出来呢?你之前要是早拿出来的话我就干掉那个鬼子的军曹了,就是因为没看见他在哪儿,这才连续三枪都打歪了。”
这个年头大部分步枪都是靠机瞄,两百米以外很多时候肉眼根本就看不见,这个时候就要靠训练了,没有足够的子弹去喂养,哪里能培养出好的狙击手啊。
美国大兵一看周围的人都盯着自己看,讪讪的说了一句:
“我也是刚刚才想到自己带了一个倍镜的,要知道这东西可花了我不少钱呢,光是这个镜子就比你这把步枪要值钱多了。”
狙击镜这种东西确实比步枪要值钱,主要是因为它的制作难度和精度要求太高,这就导致造价普遍昂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