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想喊,却被瓢泼一样的砂砾砸的张不开口来,忽然间,一个沉重的身体砸在了她的肩膀上,疼得她险些晕过去,只因沙土埋住了前胸后背,倒不至于因此而损伤腰肌或是脊柱。
她不知道落下来的是谁,却听见身边爆出一声呐喊:“完颜闍母!耶律大石!你们两个傻逼离这沙坑远点,要是把我老婆活埋了我就千刀万剐了你们!”
上面耶律大石这才惊觉不妙,连忙开始注意控制战局的走向,将完颜闍母往远离沙坑的地方驱赶。
而完颜闍母也不舍得活埋了美女和神兵,没错,耶律骨欲在他眼里是美女,白胜在他眼里就只是上古神兵,于是也刻意往一旁挪动了一些。
在挪动身形的同时,他偷眼看了一下周遭的战况。
只见其余人马在周围的混战已经到了决定胜负的时刻,生铁佛等三人已经渐渐无力支撑,而燕云十八骑则死的只剩下了三个,尚在与剩下的六名金顶门人拼命,但眼见是撑不过回合了,双方可谓是互有胜负。
又拆了十多招之后,完颜闍母这边却是越打心里越凉,所谓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他这都跟耶律大石打了十招了,将生平得意的绝招挨个用了一遍,却仍然看不出胜利的希望。
而若是单纯的比拼内力,他发现即便是他内力全盛之时也未必能赶得上耶律大石为高。
看不到胜利的可能了!心中不禁发苦。如此一来,非但失去了一个美女,就连上古神兵也别想要了。
同样拿下棋来比喻,此刻的完颜闍母就好像是那个棋差一招的弱手,虽然棋局只进行到中局,但是已经可以预见到最终的失败。
女真战神的荣耀令他不想纠集那六个金顶门人过来围殴,同时他也知道,即便是金顶门人主动过来帮忙,他们那样的武功也根本插不进来。
除非是生铁佛他们三个过来联手才有可能战胜耶律大石,但是人家那边不是还有两个高手么?而且是战胜了生铁佛三人的。
思前想后之间,手足不停,有格挡拆解了耶律大石的几招攻势,他知道这场较量已经没有必要进行下去了,若是再打下去,只需百招过后,就是想走都走不掉的困局。
在这个时代的武林中,“无相”算不上一个生僻的词汇。
佛门武学里面有无相劫指,道家武学里面有小无相功,那些源远流长的宗门派别都对无相有着不同的理解。
姑且抛开佛家佛法和道家教义不谈,只论这两个字在武功方面的含义,说白了就是追求含蓄,讲究不露形迹。
例如少林派的无相劫指,其心法所谓“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讲究的是出招时了然无痕,旁人不知不觉,指力已达目标。
又例如逍遥派的小无相功,其精髓源自于道德经中的奥义“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争。”
小无相功追求的是内息自然行于诸脉周天,不拘一定之规,故而能够模仿绝大多数武功心法,却又不着痕迹于表面。
而红拳招式的第五路名为无相,说的是内力攻击的一种境界,与上述概念大不相同。
红拳的无相,讲究的是使用红拳心法发动内力攻击时,哪怕当场将敌人击毙,也要令敌人不显露出明显的败象。
所谓败象又分两种,一种是外在的败象,通常分为踉跄、趔趄、扑倒等身体失衡,甚至被击飞出去,但凡敌人有这些动态出现,则可认为使红拳者尚未达到无相的境界。
另外一种则是内在的败象,比如脏腑碎裂、口吐鲜血、经脉崩坏等等,但凡敌人有这些征兆显露,同样说明使红拳者无相的境界未臻圆满。
再举一个更直观的例子来说明红拳的无相,就拿白胜的飞絮功来说,假若他被精通红拳无相的高手击中,那么飞絮功也会全然无用。
红拳无相的最高境界是,哪怕是用这路拳法去打真的飞絮,也能在击中的瞬间令飞絮在空中凝滞,将其内部的生机完全断绝。
总而言之,红拳无相就是一路断绝目标生机的拳法,不论目标是人是兽亦或是植物,内力所及,其内部生机完全断绝。如果用后世的科学来诠释这路拳法,那就是毁灭目标结构中的分子和原子。
白胜在记下了红拳的后九路拳法之后,也曾暗自揣摩过这第五路之无相,他觉得他的隔物传功伤人方法已经踏进了无相的门槛,但是距离无相的圆满尚有一段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