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九九章 梁红玉的身世

侠武大宋 寂寞宇宙 2449 字 9个月前

与寻常的青楼小姐不同,梁红玉是有黑历史的官妓,即使韩世忠身为西军偏将,也没有权力为她脱籍从良,所以就只能将她养在延州城里的怡春园中。

进了青楼,就得履行青楼姑娘的义务,不顾韩世忠的不满,梁红玉也是接客的,只是卖艺不卖身。

时间长了,整个延安府的人们都知道,梁红玉是卖艺不卖身的,因为曾经有一些想要霸王硬上弓的人物,都被她打了出来。

然后人们才知道,梁红玉居然有一身不俗的武功,她不想卖身,谁都勉强不得。

时至今日,与梁红玉接触的客人除了一些喜爱文学的儒雅之士之外,就是一些精通武功的武林高手,虽然这其中不乏想要跟她上床啪啪啪的人物,但也只能是在心里想想罢了。

白胜不知道高俅迫害梁红玉一家的事情,但是白胜知道梁乙埋和梁红玉祖父之间的关系。因为白胜看了庆历年间的三部档案,那上面记载了宋仁宗处置梁家的始末。

白胜之所以怀疑到梁红玉是西夏一品堂的间谍,却不是因为看过这部档案,因为档案中并没有梁红玉的名字。

白胜怀疑梁红玉,一方面是因为狄烈提起过梁家被高俅迫害的事情,另一方面是因为他提前派遣进入延州的手下发现怡春园里有信鸽出没。

洛丽妲进城之后第一时间与这些手下接上了头,知道了怡春园的疑点,并在进入延安府衙的时候悄悄告诉了白胜。

于是白胜才会在府尹提起梁红玉的时候大感兴趣,才会在明知道上官剑南反对的情况下来到了怡春园。

他要亲自会一会这名西夏一品堂的美女间谍,视情况加以利用,或者予以摧毁。

就在他看着梁红玉篡改的《满江红》词句时,只觉身后一阵香风涌动,一只纤纤素手按在了他身后背着的布袋上。

只听梁红玉妩媚的声音说道:“这位哥哥如何称呼?你背的这是什么东西呀?”

梁红玉,原籍安徽池州,生于江苏淮安,祖父与父亲都是武将出身,原也算得上是两世将门。

只因她祖父有个堂兄名字叫做梁乙埋,就给她的家族带来了灭顶之灾。

这梁乙埋何许人也?或许大宋境内的老百姓对此一无所知,但是在赵宋朝堂以及边关市井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梁乙埋是继张元之后,西夏王朝的第二个汉人丞相。

早在五十年前,官居西夏宰相的梁乙埋和他的姐姐梁太后把持朝纲,连年对大宋用兵且胜多败少,在树立了他们姐弟威望的同时,陷大宋军民于水深火热之中。

在随后的三十年里,梁乙埋的女儿也就是梁红玉的远房姑姑再度成为西夏的皇后,史称小梁太后,而梁乙埋的儿子也就是梁红玉的远方伯父梁乞逋接替了梁乙埋成为西夏国相。

小梁太后更是号称“战争狂人”,和她的弟弟梁乞逋一道,针对大宋发动了数次战争,只打得宋哲宗束手无策,尤其在大宋名将狄咏以身殉国之后,大宋朝堂再无平灭西夏之志,患上了“恐夏症”。

这种尴尬的局面直到十六年前才得以缓解。

十六年前,首先是小梁太后与梁乞逋反目内讧,在最后一次征伐大宋时遭遇了一场败绩,随后辽道宗耶律洪基派人以毒酒鸠杀了小梁太后,西夏皇帝李乾顺才得以亲政。

在梁氏姑侄刚刚掌控西夏的时候,梁乙埋曾经给梁红玉祖父写过一封信,那信上以高官贵爵相许,策动梁红玉的祖父反叛大宋投奔西夏。

当然,梁红玉的祖父是忠于大宋的,在堂兄梁乙埋的诱惑下恪守了宋朝臣子的本分,不仅抗拒了诱惑,而且还将梁乙埋的这封书信呈给了当时的领导范仲淹。

范仲淹深知此事利害重大,不敢擅自处分,就把这封信连同自己的处理意见一并奏给了当时的皇帝宋仁宗。

宋仁宗是一个仁厚的皇帝,当然不会寒了忠臣的心,做出的批示是:奖其忠诚,官升一级,同时调离边关,回归禁军序列。

不得不说的是宋仁宗的处置非常得体,既嘉奖勉励了梁红玉的祖父,同时又将他调离了尴尬境地,回到汴京城后手里没有兵权,且全家老幼都在天子脚下,想反也反不了,万一反了也不会给大宋带来什么损失。

按理说,有了仁宗的批示,梁红玉一家从此就过上了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