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一碗蜀食

风卷西秦 江堰有虞 2198 字 9个月前

“就这么点?”泰甲颇为失望的低下了脑袋,“距离下次放盐还早着呢,就这么点盐,怎么够吃啊?”

“说的好像下次放盐就能吃的够了一样……”更戊苦笑了一声,竟是开起了玩笑来:“泰甲,要不你去那部落里把奴隶主的屋子掀了,我再趁机去屋里抢盐?”

“你这老物,一天不教泰甲好,却让他做这些勾当;难不成你让泰甲被发配到南蛮之地,让我这老妇孤独终老才好吗?”

夷月不知什么时候出现在了泰甲身后,虽然如此说着,脸上却依旧是如沐春风般的笑容,手上是已经洗刷好的衣物以及刚拔完毛的野鸡。

更戊看了看自己的妻子,挠着头笑了笑:“嫡妇,俺们家那蚕丝太不值价了,我也就换了这点盐钱,以后的日子怎么过活啊?”

“无妨,我将这些盐全部做酱,只要家里还有稻黍,就不怕饿肚子!再说了,我们不是还有艾子吗?”

先秦时候没有炒锅,大多是以青铜器皿制作菜肴;而那个时代的做法也极其单一,一个是煮,一个是蒸,最多就是烤,偶尔还会用猪油煎。就连面粉这等东西也还没开发成面条或者馍馍,而是被当做蒸制、煎炸点心的原材料。

不仅如此,菜肴也极少,除了肉食以外,大多数都是山中的野菜,很难想象那时候的人连蒲公英都是当做主要的菜肴。到了现在这个年代,那时候的菜肴已经被淘汰掉了许多。你大致数数现在食用的蔬菜,把带“胡、西、番”这三个字的蔬菜去除后,再把唐宋时期兴起的菜肴去除,还有土豆、辣椒这种明清传入的菜肴,甚至连豆腐都是汉朝产物,接下来便可以知道先秦时候的菜肴多单一了。

还有,肉类能吃的也颇为有限,《礼记》中说道: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庶人无故不食珍。因此,酱便成了先秦人最喜欢的下饭料。

将肉类、海鲜类乃至蚂蚁、虫等风干、切碎、腌制一百日,便可以成为“酱”,就好比现在的“老干妈”、“饭扫光”一样。

但现在的人去吃那些,可能只会反胃。

再说艾子,便是茱萸。此物主要分三种,吴茱萸、山茱萸以及食茱萸。在辣椒没有传入中国之前,食茱萸便是四川人辣味的主要来源。有了茱萸和五谷,就算没有菜和肉,一样能够吃得香甜。

“嫡妇的酱料可是我们部落的一绝啊!难怪长老也天天惦记着!”想着夷月酱料的美味,更戊赞许的啧了啧嘴,“幸好当初娶了你,真是自然之灵的恩赐啊!”

一面说着,更戊一面抱住了夷月,夷月娇羞的嗔怒了一声,却也顺势投入怀中。

“别弄了,孩子还看着呢!”

“哈哈,我都给忘了!”

但泰甲似乎颇为早熟,一脸“我懂我懂”的表情看着二人,引得二人先是一阵羞涩,紧接着便是大笑。

“不笑了不笑了,吾夫,快些把野鸡撕了两半,一般今晚上食了,另一半用盐腌着晒干,我过几天拿来做酱!”

“好嘞!……对了,长老说他还要点酱。”

“……这老家伙怎么还不死?”

随着时间的推移,部落诸家外都升起了袅袅炊烟;古蜀国没有灶台,大多数人都是用的青铜鬲(li)与青铜甗(yan)来蒸煮食物,奴隶主等上阶层人物则可以用鼎这等高级器皿。泰甲家自然没有那本事,他们用的青铜鬲还是别人用剩下的来着。

先秦时期也有许多的调味料,但泰甲家能力有限,连盐都只能扣两颗丢在鸡汤里,加上一点艾子做的酱料便齐活了。好在焖煮的鸡汤有一股膏腴香,不然就那两颗盐和一点辣味,怎么把整锅的鸡味道抬起来?他们可是连鸡汤上的油都舍不得放了!

看着这道菜,泰甲就暗暗立誓要创造新的做饭方法。

鸡煮好之后,夷月用两块大只的青铜勺将鸡捞了起来,放在石板上切了个细。孔子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将肉切得薄了,待会儿蘸酱才好入味,可见孔子也是一个吃货啊!

用青铜盂将鸡装好后,夷月便将鸡放到了屋子中央硕大的石板上;又取出三个大小不一的青铜盂来盛蒸好的五谷杂粮。蜀人不会单独种植稻米,因此一顿饭里面五谷皆有也是常事,反正吃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