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熟人接了泰甲与杏夫,看着二人拿着一簋东西,疑惑道:“泰甲,怎么这次就你两人出门?”
“我是去换盐的!”泰甲笑着回应道。
“换盐?汝父昨日不是才去了吗?”船夫惊讶一叫,“你用什么换?”
“俺母的酱!”
船夫淡淡的笑了笑,不过看着泰甲的青铜簋,眼神却变得古怪了起来——用吃的换盐?当别人傻子不成?有盐会缺吃的?
嘿嘿,老子倒想看看你怎么倒卖!
下船之后,船夫给泰甲指了指方向,将羌族部落交换集市的地点告诉了他;泰甲与杏夫道了谢。船夫并没有迅速离开,而是小心翼翼的跟了上去。
“走吧,该我们大干一场了!”泰甲牵着杏夫的手,兴致冲冲的朝集市走去。
奴隶社会的以物易物自然不必多说,其麻烦程度几乎比得上探险了!就好比你有一块木头,想要兑换一缕丝线,但别人不想要木头,你就要先用木头换成各种各样的东西,直到丝线的卖主满意为止。正因为太过麻烦,“钱”这种媒介就渐渐出现了。
但在后来的几百年里,依旧只有真正的生活必需品才是市场硬通货,货币在各种大灾时期都会贬值,不值得一提。
集市人山人海,纵然部落只有几百个人,但这里依旧热闹非凡。部落社会需要的东西几乎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然,也会有奴隶主让人来贩卖奴隶,但价格自然高了许多。
有人卖着刚打捞上来的鱼,也有人卖着蚕丝,也有人拿着草鞋、箩筐在卖,甚至连块木头都能拿出来卖……
为了卖出东西,泰甲寻了市场上的一个位置,将好几块硕大无比的树叶摆放在地上,便成了一个小摊子。随即拿出早已准备好的酱料放在上面,摆摊就完成了。
在这个没有城管的年代,自然没人理会他。
泰甲没打算直接用酱料换盐,因为正如他父母所说,没有哪个傻子会愿意用自己珍贵的盐来兑换家家户户都有的酱料。
“泰甲,我们该怎么办?”杏夫第一次走到陌生的环境里来,难免有些害怕,“要不我们还是回去吧,我觉得没人会想用盐来换酱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