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将军既然赞同我的想法,你可有大致的应对方法?”
“殿下,阿根廷部队端掉我军在北部地区的营地,两军的矛盾已经公开化,此时再按照先前游击战的模式,不断向北部地区添加小股部队于大事无益,我军应该改换作战模式,一方面派出成建制的野战军部队伪装为印第安人与阿根廷部队作战,一方面派出退役士兵为主的百姓填充部队占领的土地,采用军民配合的方式一步步蚕食阿根廷北部的土地,彻底将占领地区消化。”
“罗将军,我军主动进攻阿根廷北部,岂不是公开向阿根廷宣战?”
罗林山的话刚落下,另一名军官立刻发出质疑。
“我军在北部的军事行动与实质战争无疑,阿根廷人为什么没有对南里奥格兰宣战,不是他们不想,而是阿根廷暂时无力同时对抗巴拉圭与南里奥格兰两国的军事压力,而且我军再次出兵伪装为印第安人,只要我们口上不承认阿根廷北部的叛乱武装是国防军,阿根廷有什么借口对我们宣战?”
“嗯,巴西人还没有从巴拉圭战争中恢复过来,没有巴西帝国的支持和配合,阿根廷人不会擅自与我军开战。”
李明远认同的点点头,转头看向罗林山的目光中带上一份赞赏。
“进军阿根廷北部的野战军规模要控制在一个范围内,人数太少发挥不了作用,人数过多,我军难以承受远距离跨国作战的后勤压力,而且人数过多也可能挑动阿根廷人的神经,引起他们破釜沉舟直接与我军宣战。
罗将军你认为派遣多少兵力合适?”
李明远分析一番后,再次把问题抛给对方。
“阿根廷北部山林遍布,大规模重火炮部队和骑兵部队不适合在当地作战,所以职下认为在不挑动阿根廷政府底线的情况下,先派遣两千野战部队作为先锋部队试探阿根廷部队的反应,然后根据第一阶段作战结果,派遣相应数量的退役士兵执行充实消化占领地区的任务。”
罗林山不敢把话说满,斟酌过后回答道。
“两千人有些少了,三千五百人吧,抽调一个混成旅两千五百人和一个警备团一千人组成先遣军团,至于部队指挥官,就由罗将军你担任,罗将军,你有没有什么意见?”
“职下听从世子安排。”
营地被毁,依附孙奇圣所部的印第安人损失大半,少数逃脱阿根廷部队围剿的印第安人也分散各地,短时间内难以将他们重新聚集起来。
面临阿根廷北部当前局势,李明远要想继续执行当初的计划,不仅需要从零开始打开局面,还要投入更多的部队进行干预。
阿根廷人和巴拉圭打了半年多的仗,两方无论以何种方式结束米西奥内斯争端,北部地区的叛乱都会成为阿根廷政府重视的头等大事。
基地之战,调动起来对付孙奇圣所部的部队有四千多人,随着前线停火协议全面达成,更多的部队会进入北部地区,那时候身为客军,在当地没有丝毫根基的国防军部队日子将更加难过。
李明远给入阿根廷北部部队制定的战略是游击战,利用丛林地区的印第安人为依托,发动对阿根廷人的长久袭扰,而实际上,阿根廷人不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日本人,阿根廷部队在本土作战,增援部队可以从后方源源不断调派而来,要想按照对付日本人的办法消灭阿根廷部队难度重重。
另一方面,国防军和生活在北部地区的印第安人民族、文化习俗皆不相同,通过伪装成印第安人吸收获取他们的认可,在实际操作中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简单。
战争是综合实力的较量,丢失基地的原因不仅是表面上孙奇圣大意轻敌,而是两方力量对比的最终结果。
战斗失败,李明远在大局规划上面同样负有疏忽的责任,他低估了阿根廷部队铲除叛乱的决心,高估了国防军对印第安人的影响。
阿根廷国内白人占据大多数,他们都是罪犯和底层贫困农民的后代,对比巴西部队由中上层白人组成的军队,阿根廷部队的战斗力更强大,在本土面临危险时,抵抗意志更加坚强。
印第安人与国防军难以保持一条心,半年多来的战斗也消耗了他们很大的力量,再次进入北部地区时,国防军能够依赖的只有华人自身。
对阿根廷北部地区形势的复杂形势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李明远试图从脑海中找到有效的方法加以解决。
“运动战、闪电战、大兵团正面决战……”一个个经典的战争模式在脑海中浮现,然后又被李明远一个个否决。
半个小时的时间很快过去,留守在新京的高级军官相继来到国防军议事大厅。
看着人数全部到齐,坐成三排的手下将领,李明远停止思考,简单将阿根廷北部的局势介绍一番,希望从他们口中得到有用的解决思路。
战争从来不是一个人能够掌控的事,因为有后世的见识,李明远可以利用先知的优势在大的战略方面指明方向,而在具体的战术执行上,还是需要手下的军官们一级级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