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鸣伟有些庆幸地说:“是啊,那些人本想去京兆府闹事,状告李侍郎,是郑将军把他们劝住,一再为李侍郎正名,劝他们先弄清楚原委,不要把事情闹大,还说当中肯定有误会,那些老百姓都到贵府去了。”
说到这里,张鸣伟忍不住说道:“郑将军还是挺仗义的。”
“仗义个屁”李林甫气得当场爆粗:“老夫可能让他累死。”
几个不入流的田舍奴,翻不起什么风浪,要是郑鹏真是有心帮自己,只要选择袖手旁观,什么事也没有,就算闹到京兆府,自己也轻易摆平,可郑鹏说了一大通为“正名”的话,看似信任自己,其实是把他自己摘出来,划清距离,也变相把李林甫进行道德“绑架”。
到时征地的事水落石出,郑鹏最多得一个“识人不明”评价,而李林甫除了“鱼肉百姓”“吃相难看”的骂名外,还得背上“背信弃义、见义忘义”的骂名。
“李侍郎,现在..怎么办?”张鸣伟吓了一跳,有点不知所措地问道。
李林甫向以智者自居,张鸣伟还是第一次看到李林甫这般失态。
“自己掂量着办。”李林甫一边说,一边翻身上马,拼马驱马往家里赶。
这件事张鸣伟做得不好,但真不能怪他,主要两者的地位差距太大,以郑鹏的声望和地位,就是京兆尹李岘也没把握能阻止,更别说张鸣伟只是一个小捕头。
顾不上再理会张鸣伟,李林甫得先赶回府,最好在事情闹大前,尽快把这件事的影响降到最低,现在担心的,就是家里的人乱来,事情不好控制。
还没到家,李林甫远远看到京兆府的衙役联同武候押着大批百姓往京兆府的地方走,不少百姓的衣服被扯破,一些百姓身上还有血迹,衙役和武候对百姓的态度很差,骂骂咧咧,不时还抽上几鞭。
不用说,刚才肯定爆发了冲突。
阿满看到李林甫的脸色不太对,小心翼翼地问道:“郎君,小的去打听一下?”
“算了,先回府。”李林甫开口道。
这些人十有是那些到自己府上闹事的田舍奴,但李林甫心里隐隐还有一丝丝侥幸:希望这批人不是到自己府上闹事的那批人,也希望家里的人能精明一点,能为自己做点事,而不是每天就只顾着吃喝玩乐。
李林甫一路忐忑地往回走,当他远远看到自己家门时,内心一下子凉了半截:婢女和下人正在清扫府门前的路,有人清理地上的垃圾,有人抹墙上的印记,有人整理花坛的花草,有人抹拭着影壁上的血迹等等,从现场混乱的情况来看,刚才发生了一场很大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