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4 想低调都难

盛唐高歌 炮兵 4528 字 9个月前

有这话话就行了,郑鹏有些得意地说:“何止一套,本少爷还有很多套呢。”

能让人兰朵这种骄傲的郡主说个服字,这是一种成就。

兰朵撇撇嘴:“可惜,旁门左道就是旁门左道,登不了大雅之堂,要是有能耐,去拿个灯魁回来,那才值得炫耀。”

这个郑鹏就是赞不得,赞他一句,尾巴都翘起来。

郑鹏摆摆手说:“本少爷风头出得太多,得低调一点,让别人也出出风头。”

兰朵对郑鹏翻了一个漂亮的白眼,不以为然地说:“真不怕大风闪了舌头。”

突然间,门外传来一个爽朗兴奋的声音:“三弟,三弟在哪里?”

众人扭头一看,只见身穿制服、腰挎横刀的郭子仪大步走了进来。

“二哥,你怎么回来了,不是说要值勤吗?”郭子珪看到的郭子仪回来,有些惊喜地说。

上元佳节,最好是和亲人一起过,现在只有自己一个人,虽说有郑鹏陪陪,可他还是有一点点孤单的感觉。

郭子仪拍拍弟弟的肩膀,高兴地说:“不错,几天不见,又长壮实了,这里的伙食不错,多吃点。”

“二哥,说什么呢”郭子珪脸皮薄,当场有点不好意思起来。

听二哥的意思,这里吃东西不花钱,要多占便宜。

看到郭子仪来了,郑鹏忙站起来:“大哥,你怎么来了,下值了吗?”

郭子仪指了指上空挂着的字灯:“就是这玩意把某引来的。”

顿了一下,郭子仪高兴地说:“在城楼看到这花灯时,某就猜是三弟的手笔,也只用你这么聪明的人才会想到这么绝妙的法子,皇上点灯魁时看到,灯魁也不点了,命我去把人给他带去,三弟,快跟为兄走,皇上在朱雀门城楼等着见你,估计要把你的花灯点为灯魁呢。”

“不会吧,皇上让我去?”

“要不然呢,为兄也是奉旨办事,扶桑国还有很多国的使者问皇上,说悬在半空的灯叫什么,皇上答不出,就差我来找人,快点,别让皇上等急了。”

郑鹏看看身上的衣裳,有些为难地说:“大哥稍候,让小弟先换上官服。”

“不用,这身挺体面,快走,马在门外备好了。”说到这里,郭子仪有些羡慕地说:“皇上点名要见,某这个新科武状元亲自作陪,还有御前侍卫给你开路,三弟,你这次又要大出风头了。”

“好,我们走。”

在众人羡慕的目光中,郑鹏大步往向外走。

经过兰朵面前时,郑鹏耸耸肩,双手一摊,有些郁闷地说:“优秀的人,想低调一点点都不行,都等到这个时候才放灯,郡主你看,皇上非得点为灯魁,唉”

兰朵有些目瞪口呆,张张嘴想说些什么,最后什么都没说出来。

对这个近乎妖孽的郑鹏,真不知说些什么好了。

武状元作陪,御前侍卫亲自开路,在人满为患的上元佳节,郑鹏再一次出尽了风头:

“你们看,是郑大才子,这么多御前侍卫给他开路,这是要干什么?”

“看到了吧,刚才老夫说花灯是郑大才子做的,现在信了吧。”

“对对对,连城一战,就是郑将军用了那个热气球,神兵天降,现在又用热气球为上元节添喜庆,真是太聪明了。”

“看,是郑公子,郑公子,奴家肖团儿,今晚奴家在群芳院等你,不见不散哦。”

“郑公子,要了小女子吧,给郑公子做婢子小女子女也心甘惊愿。”

花灯、灯车、灯轮、歌舞还有通宵营业的各种商铺,上百万欢乐的人群,长安已成为欢乐的海洋,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普通百姓、游人,边吃边玩边看,有时还跟着节拍载歌载舞,尽情地释放心中的快乐。

就在最欢乐的时候,郑鹏却下了松竹楼,径直回家。

郑鹏一走,李白、郭子珪等人也跟着走,兰朵她们只是犹豫一下,很快跟着回去。

灯会还有的是时间观赏,郑鹏花了十天造花灯,扬言要全城瞩目,可是灯会开始迟迟不肯拿出来,大言不惭说什么先让别人“抛砖”,自己最后才“引玉”,免得别人一番心血白流,振振有词说替别人着想才是君子所为。

兰朵一直持着不相信的态度,就等着打郑鹏的脸。

从郑鹏开始造花灯,兰朵就一直留意,虽说不能进胜业坊的宅子观看,但她旁敲左击知道,郑鹏从家里拿了一些有布料和绸子,合共支了不足一千贯的经费。

巡游的宫女,一身行头都要五百贯以上,郑鹏制造花灯的钱,还不够两名普通的宫女的行头,就这样还想全城瞩目?

回到胜业坊的宅子,郑鹏闲话都没多一句,直接大声叫道:“人呢,快把本少爷的花灯抬出来。”

“少爷,马上。”黄三不愧是头号“狗腿子”,什么事都是第一个率先响应。

很快,一群仆人把郑鹏打造的花灯抬出来,兰朵一看到黄三手里拿着的花灯,先是楞了一下,眼睛瞪得牛眼那么大,惊讶地说:“郑鹏,你,你把它作花灯?”

郑鹏嘿嘿一笑:“本少爷说了让全城瞩目,就得让这瞩目不打折扣。”

说到这里,郑鹏大声吼道:“还楞着干什么,准备放花灯啊。”

兰朵吃惊的表情让郑鹏很是得意,而宋璟的郁闷表情,也让一旁的张说看得心花怒火。

民间的花灯巡游还在继续,而灯魁之争已有了结果。

李隆基在不知归属的情况下,点了一盏名为“三英战吕布”的走马灯,这盏造形优美,灯笼里所描绘的人物栩栩如生,通常来说,灯在转动时,能转出十多幅图画已经很了起,可这盏走马灯采用卷轴的方式,足足转出三十六幅图画。

巡游时,李隆基还率人下城楼观赏过,等宫廷灯会进入高潮后,令人把“三英战吕布”的走马灯提上城楼。

在太监去拿花灯时,高力士已经拿着朱笔在一边候着。

花灯拿上来后,李隆基用朱笔在花灯上点一下,这叫点灯魁,和朱笔点状元是一个道理,被点中的花灯,也就是灯魁。

让张说高兴的原因很简单,这盏被李隆基点名提上城楼的花灯,正是出自长安县。

也就是,在这次打赌中,胜利之神已经站在张说这边。

宋璟有些不甘,可还是勉强笑着跟张说拱拱手表示祝贺。

“三英战吕布”走马灯拿上来后,李隆基再次欣赏了一番,然后高兴地说:“好一个三英战吕布,这盏花灯真是精美,力士,朱笔伺候。”

“皇上,朱笔来了。”高力士恭恭敬敬把朱笔送到李隆基手里。

在众目睽睽之下,只见李隆基拿朱笔向那盏花灯点去,然而,当朱笔距离花灯不足一寸时,朱笔突然停了下来。

张说一下紧张起来,双眼盯着那支朱笔,心里不停是念着:点下去,点下去

本以为李隆基故作姿态,让臣子紧张一下,再慢慢点朱,可朱笔迟迟没点下去,只是几个呼吸的功夫,张锐却感到无比的漫长。

抬头想看看什么回事,只见李隆基的目光并不落在花灯上,顺着他的目光看过去,张说的瞳孔一缩,忍不住大声读了起来:“天佑大唐,国泰民安。”

在胜业坊的方向,不知什么时候升起两个巨大的、类似圆形帐蓬的东西,远远看看像是点着火,悬停在半空,在那两个点火帐蓬的下面,吊着两行字形花灯,分别是天佑大唐和国泰民安。

字用红色的纱绢包扎而成,里面还点着蜡烛,是把字做成花灯的形式,再串在一起。

绢的表面,好像沾了很多金箔,不知哪里来的灯光,把它照得闪闪发光,远远看去,壮观、引人瞩目。

应是全城瞩目才对,远远看去,那两行巨大的字,比皇宫打造的灯轮还要高,张说可以保证,整个长安城都能清楚地看到。

姚崇吃惊地说:“那,那是什么,竟然能飞上天空。”

“是啊,太神奇了,把字做成花灯升到半空,真是有趣又吉祥。”岐王李隆业饶有兴趣地说。